一个幼儿园管理的好与不好,关键在园长。一个幼儿园孩子喜欢不喜欢,关键在老师。一个幼儿园办得成功不成功,关键在理念。幸运的是,成成上的这个淮北一幼黎苑分园从园长、到老师、到办园理念,我觉得都是不错的。三年里,成成在这个幼儿园里欢乐成长,较少听到说幼儿园不好的地方。在毕业典礼后回家的路上,成成告诉我,说,“爸爸,你和妈妈给我选的这个幼儿园我很喜欢。”我知道,虽然以前我和幼儿园老师交流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成成当时在场,可能也记住了,但我相信,成成不仅仅只是受我的诱导才说这话的,他是真心的,是他的真实意思表达,他真的喜欢这个幼儿园。
但一个幼儿园要让所有的家长都满意,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这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尽管我比较少的与幼儿园、特别是与家长接触较少,但我还是偶尔听到哪位家长有什么什么意见啦等等。回顾这三年,最集中的可能就是关于自家的孩子是不是受到老师更多关注的问题了吧。我想,这是回顾成成学前教育生涯,最值得探讨、最有价值研究、最有必要辨析清楚的话题,因为,这个问题还将贯穿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学习生涯,直接关系到孩子对学校、对老师的喜好程度。
我们要承认,老师在教学中、在培养孩子成长中,会对某些孩子以更多关心、关注、关爱,即使批评也是充满爱意;而对另一些孩子则采取漠视、放任、不屑,如果批评那是严厉批评带着反感。承认这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讨论的基础。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想首先要研究哪些孩子更容易受老师关注,我认为有以下几类:
1、聪明伶俐型。这个不用多解释,没有不喜欢这类孩子的。
2、温顺听话型。比较听老师话,成成大概属于此类.
3、多才多艺型。表演节目可要靠他们呀,当然更多关注。
4、沟通交流型。家长与老师良性互动,通过相互情况通报,孩子的性情、特点双方都会全面了解,这时候,即使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老师也会理解、谅解,进而给予关注。
5、家庭良好型。孩子父母受教育较多,有较好工作单位、较高社会地位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关注。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
1、主观上看,老师有个人的情感偏好。尽管我们要求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比如要因材施教,要辩证地看一个孩子,既要看到缺点,更要看到优点,等等。但无疑,老师有正常情感,会受情绪、受主观、受偏好的影响,而对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更何况,有的班级孩子太多,老师精力有限,也很难完全顾及到。
2、客观上看,一个群体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样的,肯定有各自的特点,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各不相同;好动的、沉稳的、调皮的、乖巧的,各具特点。相形之下,孩子优秀更容易吸引眼球,吸引注意力。
3、光环效应影响。这也是从主观角度分析的延伸。就是老师对有稳定职业、社会地位较高、父母素养较好的家庭,对孩子更多关注。受光环效应影响,老师本能的认为,这样家庭孩子会比较有教养,家教较好、素质较好。
如何有效避免这种现象,让更多的孩子平等受到关注,除了老师的努力外,尽力消除主观偏好,避免带有色眼镜,从家长的角度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心态。首先要承认这种客观存在、客观现象、客观事实。既使遇到孩子较少关注,切不可心生闷气,甚至怒发冲冠,找老师理论。而应该眼睛向内,从自身找原因,从主观找原因。更不要将这种情绪带给孩子,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好的话,这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如果真发现老师有不好的方面,应该背着孩子主动找老师沟通,当然还要顾及老师的面子,说话要客气,要婉转,切不可质问、盛气凌人。
2、良性互动。互动包括的内容就很广了。如一、经常找老师聊聊天,问问孩子表现;二、如孩子有事不能上幼儿园了,一定要电话或短信告知,以示尊重;三、还可以发展教育以外的共同爱好,建立共同话语,建立无功利友谊。四、还可以请老师到家或饭店吃个饭,当成朋友处,老师不会有很强的戒备心,吃饭也不会有压力。五、送些小礼品也未尝不可,不过度、不定期,不能形成一到逢年过节就要送礼的恶习。我就碰到过一位家长,孩子和成成一个幼儿园,后来转走,经商的,较有钱,中秋节时买了价值不菲的卡给老师,被老师拒绝了。我要检讨,我所说的前一、二项我们都做到了,后面几项都没有做。
3、提高修养。为了孩子,自己也要增长知识,多读书,营造氛围;为了孩子,自己也要提高涵养,多包容,多理性,多客观。这个不多说。这次毕业典礼,听说个别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上个节目,找老师极力争取,也未尝不可,但过了,就不好了。老师自有老师的考虑,你可以提建议,但如果强求,就是没有修养的表现,老师可能会有厌恶。
说一千,道一万,孩子必须符合老师的审美要求,如聪明伶俐、听话乖巧、多才多艺等等,才会获得老师更多关注。所以,作为家长,最重要是把孩子培养好,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