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系列之7——生活的能力很重要
7月21日,星期天,晴
最近很多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要进入小学了。家长们问的问题也很多,大部分都是“王老师,我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啊?”或者,“王老师,这个孩子太内向,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该不该让孩子上个学前班啊?”从家长问的问题我大概了解到家长们对孩子进入小学的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怕孩子不适应:例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例如不知道如何跟老师沟通交流,例如担心写字慢等等。在谈论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从来没有一个家长问过我“王老师,我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啊?”似乎家长们认为生活能力不是问题。
然后,根据袋鼠妈妈对小学生活的观察和对孩子们的观察,我发现这一块恰恰是影响孩子入学以后能否很好地适应的重要因素。
场景一
早晨,闹钟响了,妈妈不停地催促孩子起床,孩子呢不停地说没睡够。奶奶已经把早餐做好,做好孩子被扛到餐桌上,妈妈帮孩子洗脸,爸爸帮孩子穿袜子,奶奶把早餐打包,最后爸爸把孩子扛上车。临走前还手忙脚乱地收拾孩子说要带的东西。
场景二
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拿出某练习册。一个孩子找来找去,找不到,最后把整个书包都翻个底朝天,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在了地上。
场景三
孩子参加学校劳动,拿着扫把划大字(有的孩子连扫把怎么拿都不知道),最后天都快黑了,家长没办法只好代替孩子完成学校的劳动任务。
亲爱的读者,若您是老师,会喜欢这样的学生吗?若您是老师,会对这样的学生和家长有什么印象呢?
现在的家庭,周末都忙着带孩子报班赶场,钢琴、英语、绘画、书法......唯独没有劳动课。家里面什么事情都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报班代替,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是很差的。来袋鼠妈妈工作室做沙盘治疗的孩子,几乎每一个孩子(无论年龄)上完洗手间都不冲马桶,有的甚至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这虽然是细节,但是从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能否把一件小事管理好,能否考虑别人的需要,能否主动为自己负责。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适当交替。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的公民精神、劳动态度以及思想和道德。爱因斯坦也说过成功等于劳动加运动和活动加少说废话。大教育家看中的劳动恰恰是我们中国家长忽视的。
今天是周日,早晨起床后我就带喜乐去买菜。袋鼠妈妈几乎每次去菜市场都会带着喜乐。有的家庭不愿意孩子去菜市场,觉得那里太脏太乱。而我恰恰觉得菜市场是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之一。听着各种叫卖声,跟小贩还价,挑选果蔬......这个过程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现在喜乐已经懂得挑选水果,会帮妈妈提菜,会问价钱,给她钱她也会去买妈妈指定的蔬菜。
喜乐很小的时候我就教她自己洗袜子了。今天袋鼠妈妈午睡起来,看见喜乐在擦地板。她人小拿不动拖把,就自己拿一块布跪在地上擦地板。还告诉我早晨买菜弄脏的凉鞋她已经帮我刷干净了。姑且不管干不干净,我看到的是她是热爱劳动的。
现在放学回家以后,若袋鼠妈妈要做饭的话,都会分派一些工作给喜乐。例如清洗白菜。有时候不赶时间,我就让我站在凳子上,她一个盆我一个盆,两个人一起洗。两个人边洗菜边聊天,多么的美好。
我们都渴望孩子快乐,这种渴望无可厚非,袋鼠妈妈也希望喜乐以后幸福快乐。然和,快乐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和劳动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想象一下,有哪个丈夫喜欢指挥打扮、买衣服,却不会做饭做菜料理家务的妻子?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以后这种劳动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又有哪一个婆婆会喜欢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媳妇?一个真正会劳动、也享受劳动的过程的人,是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也能够给别人带来祝福。昨天袋鼠妈妈教喜乐做了香蕉蛋糕。我们吃的时候觉得特别香甜,因为那是我们劳动的成果。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接地气的。袋鼠妈妈不想培养XXX家XXX家,只想培养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踏踏实实地生活、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孩子。
“快乐育儿”父母关怀课程,每周五不见不散。
育儿交流群:昆明 143697841 全国 28267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