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师的一封信

13/09/13 21:16:43 标签: 教育 家校配合 习惯 养成

*老师:

你好,我想就张翼飞跟你笔谈一次,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沟通、需要我们配合起来,而了解是沟通、合作的基础。每次家校对接,家长们都抢着问这问那,你无法深入细致地解答每个家长疑问,这种笔谈方式,也许更深入更能让你解放一些时间回答其他家长的提问。希望我们下面的话也许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他。

先从我们的家庭基本情况说起吧。也许您曾经奇怪,为什么每次接孩子都不是我们两口子。我们住在山南,我在***工作,工作时间是早上800-1200下班,下午300-600,工作时间制度要求特别严格,不能提前下班或早退,周末、节假日还要值班,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开学每一个周五下午家长接待日,我去学校还是在把所有事情提前做完后,向领导请假才去成的;爸爸在企业,时间稍微宽裕一些,但是忙的时候没白天没黑夜,甚至没有周末,有时晚上到12点也是常事,还要常常出差,工作压力巨大。当然,工作忙,时间紧不是忽略孩子的借口。但是在接送时间上,我俩尤其是我,真的没办法保证天天到,我们在***租了房子,请孩子姥姥姥爷帮忙在我们没时间的时候接一下。当然,我们并不因此依赖老人家,也并不推辞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更知道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但凡我们有时间,都一定会跑去接他,因为我们知道,你在放学时通常有时间跟家长沟通,可是我们在工作与生活的夹缝中,我们只能“尽量”,尽量把车子开快点,尽量在工作中抢点时间。

说到张翼飞,的确让你操了不少心。你说的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是否轻松,我深深同意。我们重视你发来的每条短信,重视你发现的他的每条缺点,我们多想让他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你学习习惯的短信的第一天中午,我就把学习习惯儿歌打印出来,带他一起读;每天,我都会问问他,今天上课“眼睛看老师了么?”“举手回答问题了么?”,要求他独立收拾书包和文具,要求他每天独立完成你布置的作业,有时,还会陪他玩一玩,小老师、模拟课堂的游戏,看他课堂表现如何。你反映出的这些问题,我们无一例外地问他“为什么?”跟他讲道理,既告诉他“不能怎样”又告诉他“要怎样”。但是很遗憾,这些并没有换取张翼飞的进步,收到周五的短信,我们很难过,甚至有些气愤,“孩子啊,你到底要我们怎样做?”

以前,我们自认为还算个理智、合格的家长,不溺爱、不放纵,注意学习最新家教理论,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而现在,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无助、无奈感,道理深的浅的都说了,方法软的硬的都用了,甚至情急之下,我还动手打了他屁股,我还该怎样做呢?为什么这么个小问题总也解决不掉。

客观地说,张翼飞在我们面前,不是顽劣的孩子,他的缺点,根据你的反馈主要有三:

一是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大环境。对此,我们有天聊到11点多,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我们认为是我们的家庭客观情况所使。我们的家庭环境一直人比较少,也没有保姆和老人在跟前,下了班,放了学,我们一家人回到家,大人做饭做家务,张翼飞就乖乖地看些他喜欢的书、听听碟片,一个人玩玩。要求他洗手或者做些什么事时,也都一边做事,一边隔空喊话“壮壮洗手,准备吃饭”“壮壮,把桌子收拾一下”…….也许就是长期的大人与孩子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在各自轨迹运行,缺少那种蹲下来、面对面、专注凝视着谈话,才让他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跟老师互动、交流,像是沉浸在一个人的小世界一样。这是我家客观环境造成的,我们俩分析过了,也商量过,以后,我们会多多改进,多多面对面,眼对眼地说话,少些隔空喊话。我们还会一直陪他玩上课游戏,也许会有用。如果储老师对改正这个缺点有好的办法,也请跟我们指出。

二是爱找人说话。姥姥姥爷还算能配合我们,你反映的那些问题,他们没有粉饰、也没有掩盖,都逐一向我们转达,也能够现身说教,可惜他们年龄大了,更多的教育还得靠我们。就拿上周五来说,得知他又一次和刘孔昊说话后,我先是问了原由,他说是刘孔昊先找他说话,谈论的是他的无字书,这是他小时候我给他买的一套书,很喜欢看。你说每天带一本书,留早晨看,他记得了,每天一本带去“我给同学看看去,多有趣的一本书。”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分享”,可能是刘同学一时兴起,在课上又想起来了。我严厉地告诉他,“上课最重要的事是听老师讲课、学知识,其他的话等下课再讲,这话你也要告诉刘同学,我们可以下课一起玩,但上课不能说话,如果再说话就报告老师。”鉴于他是第二次出现这个问题,我狠狠打了他屁股,他痛哭流涕,表示“不敢了”问他如何做才是对的,他详细地说明了一遍我教的方法。哎,下午为何又再找人家说话,我真的不知为什么了,也不知还该怎么办了。

三是关于上次课堂上“笑”。后来我问他“笑什么”,他说“想起了他在家拍的视频”,我一下子明白了,那段视频是他搞怪的表演,常常拿出来自娱自乐一下,也常常被自己逗得哈哈大笑。可这次他显然忘记了在课堂。你也问他笑什么,他没有回答你,据他说,当时他笑了,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一问更害怕,不敢说了。尽管这样,我们当然也知道,这不能原谅,就严厉地批评他,好像也动手打了屁股。后来,在一次散步中,我们娘俩,又讨论起这事,正好对面来了个精神病人,我就说“你看,如果一个人好好的,突然莫名其妙地笑起来,或者整天呆呆的,你看像什么?”他心领神会,我说“其实你是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后来的几天,我们问他“有没有再在上课时想起视频短片”他表示“没有,也没有再笑”。不知是否属实。

这是两周来,我们对他几个问题的调查、分析,有我们的自我检讨,也有对他的严格管教,但是,从您那反馈的结果看,似乎成效不明显,不知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可以传授我一二。

也有时,我会想是不是有一种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解冻也非一时之功,习惯的养成和毛病的纠正,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在这段进展缓慢的时间里,我们给他时间,给他耐心,让他始终觉得“可以慢慢来”“我在一点点变好”“我在进步中”,也许这其中会有反复,魏书生说过“抓反复、反复抓”么,我很害怕出现那样一种情况,说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不行,所谓“塔西佗”陷阱,那样就真正宣告我们双方教育的失败了。

暑假的张翼飞,曾经那么热切盼望他的小学,一次次地问我“我还有几天就开学啦?”开学头天晚上,他自己削了铅笔,学会了用橡皮,激动地在床上睡不着。这样的孩子,我相信,他是热爱上学的。我也相信,爱读书的张翼飞内心一定渴望知识;我更相信,因为你的一句表扬,而激动地回家拉着我手蹦跳半天的孩子,一定强烈渴望上进,希望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这些是他内心向善向上的小火苗,我们一起呵护珍视它。

好比两个节奏,现在的混乱,只是还没有合上拍,我们一起努力,如果你有好方法,请传授我们一二,我们将会非常感谢。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