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馒 头
(上)
(495)
2013.9.8 星期日
年逾八旬的大老太胃功能不是太好,最近几年来,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有时想吃米饭了,爷爷就给她买十元左右一斤的泰国原产大米,否则肠胃就会出现不适。
大老太吃面食,主要的品种是面条和馒头,面条可以自己煮,馒头只能在外面买。早先吃的馒头,大都来自单位食堂和附近餐馆,后来有了沿街叫卖的“老面馒头”,她也会试着去买上几个,比较一下哪家的味道更好。自从去年的一天,吃了爷爷送去的几个馒头后,每个周日的清早打电话预订,去教堂接大老太时顺路去买,就几乎成了爷爷的“法定”差事。
馒头是爷爷在青阳阁菜市场买的。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也忘记了是什么人曾告诉他,全市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做得最好的馒头在青阳阁,这让对吃馒头情有独钟的爷爷颇感兴趣。试着买了几次,还果真不同凡响,所以每逢周末买菜,都让奶奶买一大袋回来,解决一周的早餐问题。
没有光鲜抢眼的招牌,也没有装修精美的店堂,在青阳阁菜市场对着阳光鑫都小区的那排店面中,有个简陋的面食作坊,除了一张案板、一台和面的机器、一摞摞放在灶台上的蒸笼和盛放馒头的器具外,就只剩下一对勤劳和善的夫妻,经营着这家作坊已经很有些年头。除了常常吃这家店里的馒头外,爷爷很少知道他俩的身世和家境,只听说那男的过去在武陵区委机关食堂做白案,后来机关搬迁食堂市场化,他就留在原地开了这间作坊,施展一技之长。
按照常理,南方人做馒头并没有优势,全市餐馆酒店都很难做出像北京老胡同里的那种馒头来。有些星级酒店用发酵粉做的馒头,只在刚出笼的时候尚有较好的面相和味道,可一旦冷却后,便光鲜、口味尽失,更不用说放上一时半会儿了。可青阳阁的馒头就很有北京老胡同里的味儿,特别是揭开蒸笼盖的那一刻,伴随着迎面扑来的面香,你会见到一个个柔软蓬松的面体,仿佛在使劲往外撑胀,那光滑順亮的表皮,就像那花季少女沐浴后的脸庞。带着腾腾热气咬上一口,那筋道真有说不出的爽快,尤其是剥开表面的那层薄皮,一层一层地撕着吃,更有着一种莫名的韵味。即便是放上几个小时冷了吃,口感也不会有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