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成长日记】
(532)
2013.10.15 星期二
这是我的日志中首次用一个字来做标题,以记录我学习语言的第二个路碑。从昨天开始,我会说“打”字了,这给诞生了八个多月的“嗲嗲”二字,添加了一个新的伙伴。
也许是发音容易,更可能是奶奶说得较多,听着听着就模仿起来。奶奶说的“打”,主要是在我淘气、不听话的时候,施以“威胁”和“震慑”,比如想玩危险的东西,想去厨房看她做饭,或者吃饭时顽皮,只顾眼瞅荧屏不动嘴巴。遇到这种情况,奶奶就会批评,屡教不改时她就会举手喊“打”,如果偶尔掀翻饭碗浪费饭菜,那就等不到“打”字出口,奶奶的巴掌就会落到我的手背上。
这时说了什么,爷爷没有记住。
记得头几次挨打,我都会不知所措有点发懵,虽然感觉不到什么疼痛,但从奶奶严肃的脸神上能看到她的“愤怒”,如果这时爷爷带着假装同情的神态,再来上几句幸灾乐祸的忽悠,委屈和伤感便立刻化作泪水和哭声。可是有了几次同样的经历后,我似乎开始习以为常,每当奶奶喊打或者真打时,我不仅一点儿都不畏惧,甚至还呵呵直笑,简直把挨打、挨骂当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奶奶告诉爷爷,有时打我的手掌用了一点力,她自己的手都感到疼了,可我却什么事都没有。
爷爷的柜子、抽屉都得翻翻
久而久之,我便从奶奶的“言传身教”中悟出了“打”的含义,于是从昨天开始就说起“打”来,而且说得很多,简直是“打”不离口。一天下来,有时自言自语说着“打”,看着电视节目也说“打”,还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卡通形象“打打打”,就连到爷爷办公室去玩,也会拍着他的办公桌喊“打”……
这样容易弄翻饭碗
其实,除了“嗲嗲”和“打”,平时我还有不少其他的发音,只不过偶尔性较强,而且没有实实在在的指向,所以被爷爷定性为无意识地发音,只是我牙牙学语的前兆而已。现在的“打”字,便成了我真正发音说话的开始,因为它不仅没有偶发性,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奶奶觉得,离我快速开口说话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了。
现在常常指着它说“打”了
爷爷说,“军功章里”有一多半是奶奶的功劳,可奶奶却故作谦让,说每天与我朝夕相伴的那台平板电脑ipad才是“功不可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