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2014.8.31星期日
我的生活起居都由奶奶操劳,两年近四个月八百五十多天的精心呵护与科学喂养,给了我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快乐的心情,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强壮健美的体魄。可今天晚餐的一个小小疏忽,给我带来了完全可以避免的痛苦。
晚餐吃味道鲜美的鱼汤面,用的是沅江中的大鲫鱼,这是奶奶第一次用这种鱼给我煮面吃。鱼汤面是我的最爱,打从开荤吃鱼起,奶奶给我吃的都是桂鱼和黄颡鱼,因为不仅它们属于食肉鱼类营养丰富,更因为它们肉中不长细刺,剔除背脊和肋上的那些大刺后,就能放心大胆让我吃。周末没有买到这两种鱼,奶奶便挑了几条大鲫鱼回来,心想只要严格把好剔刺关,也就会安然无恙的。
面条煮好时,我正和爷爷在电脑上看照片。
“这是谁”?爷爷轻声问。
“是宝宝”。我笑着答。
“这是谁,那又是谁呢”?爷爷接着问。
“是奶奶,是爷爷”。我一个一个地辨认着。
奶奶端着碗,一勺子一勺子地喂着鱼面,我也边吃边回答着爷爷的提问。突然我大声一叫,把嘴里的面条直往外吐,又是咳嗽又是作呕,眼泪鼻涕大把大把地往外奔涌,爷爷立刻明白,肯定是被鱼刺扎到了喉咙。爷爷来不及怪罪奶奶,赶紧拿来纸巾、毛巾和放大镜,一方面帮我擦脸,一方面准备接住我的呕吐,还想掰开我的嘴巴,看看究竟卡在那个位置。我使劲地哭着、咳着、干呕着,不让爷爷用放大镜查看我的口腔,奶奶也把我紧紧抱在怀里,说那刺可以咳出来。
看着我如此难受的样子,爷爷心急如焚。根据他的经验,民间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喝点陈醋,说是可以软化鱼刺;二是咽几坨米饭,将细刺带进食道;三是用手指套上毛巾,利用摩擦把细刺刮出来。除此之外,就只能用镊子伸进口腔去夹了。然而,这些方法都仅仅是对大人有效,像我这么大的宝宝,根本不知道予以配合。顿时,爷爷脑中闪现出“如鲠在喉”这个成语,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先是给我喝了口水,然后试着夹了一大坨米饭塞到我嘴里,让我不嚼直接吞,我稍微嚼两下咽了下去,把爷爷接着夹来的几坨也很快吃完,喉咙就不疼了,哭声也停止了。
这时爷爷有了批评奶奶的工夫,可奶奶却不服气,说把鱼肉上的刺已经挑得够干净了。爷爷吃着我剩下的面条,硬是从里面理出了好多根极小的细刺。
奶奶无语了。心想,在我还没有学会爷爷理刺的那种本领时,再也不能用鲫鱼给我做汤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