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爷爷比童年
(1055)
2015.3.20 星期五
我和爷爷是出生在两个不同世纪的人,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爷爷虽然在城市里长大,但童年的生活也相当贫困,粗茶淡饭仅能勉强饱腹,根本谈不上营养讲究,水果、零食基本上连想都不敢去想。那时没有成衣可买,衣裤全靠凭票买布,再请裁缝去做。由于布票配额太少,再加上父母工资不高,所以每增添一件衣裤都要精心划算。一是考虑到布匹是否禁洗耐磨,二是尽可能做得大点、长点,哥哥穿两年后,弟弟还能接着穿。三是通过关系,从乡下买农民用自产棉花纺织的土布,也称为“家机布”,原色的做衬衣,漂染成黑色或者蓝色的做外套。爷爷三兄妹都穿过这种布衣,与大多数同学的衣服相比,不仅质地粗糙,而且遇水后还会褪色,爷爷常常感到羞涩,但又满心都是无奈。
大老太的五屉柜,左边的抽屉结构。
鞋子大多是外婆做的,老人家给他们兄妹做鞋的鞋样模版,至今还保留在姑奶奶家里。爷爷上小学后,外婆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就只能买鞋穿了。买鞋的“要领”,是至少放大两码,将鞋里塞点旧棉花,等脚长长后再取出来,再长长了就留给弟妹穿。
大老太的五屉柜,右边两层结构。
最近,爷爷在大老太家清理她的遗物,并把那个用了六十多年的五屉柜搬了回来。想当年,抽屉和柜子各有分工:从上到下第一个抽屉是有锁的,用来放置家里的经济“命脉”:工资、户口、粮本、煤本,以及各种生活必需的票证;第二个抽屉归大老太爷和大老太两人使用,放置他俩的日常换洗衣裤;第三个抽屉属于爷爷两兄弟,全年的换洗衣裤都放在里面;第四个抽屉就由爷爷的妹妹和外婆共用。最下面的抽屉放鞋子和杂物。旁边的柜子分为两层,上层放全家的冬装,下层是瓶瓶罐罐,里面储存着一些干菜食品。
左边深灰色和中间彩色的新鞋,我一次都没穿过。
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个小小的五屉柜,几乎装下了爷爷全家老小六口人的换洗衣服,而现在如果把我的衣裤加起来,恐怕两个五屉柜都装不下呢。
比起爷爷的童年,我是特别幸福的。仅仅从穿着条件来说,就比他的童年好上千百倍。春夏秋冬服装分明,长的短的,薄的厚的,棉的毛的,各种款式、图案和颜色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就连冬季上学,每天都能以不同的装束出现在幼儿园,更不用说春秋和夏天了。
每天都能穿上不一样的衣服
最近天气渐渐气暖和起来,四五双漂亮的半高筒棉鞋、皮鞋即将“退位让贤”,奶奶在网上给我淘了好几双新鞋,加上去年秋天留下来还能接着穿的旧鞋,每天都能让我挑着穿。可惜事与愿违,除了那双浅灰色的新鞋和蓝色的旧鞋我很喜欢外,其他的哪怕是新鞋,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爷爷费尽口舌把它们“夸得”天花乱坠也毫无效果,有时“强行”给我穿上,立马就会被我脱掉。
爷爷除了嘴中无语,就是心生感慨:如今的宝宝,真是有点儿“生在福中不知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