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美国克莱尔.A.尼维拉,翻译杨玲玲,彭懿翻译的《爸爸的村庄》。
买这本书的私心,是为了自己看的的,对我来说,它不是个故事,而是抒情散文。
很简单:一个小女孩的回乡之旅。作者跟着爸爸从美国回到爸爸的故乡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奥拉尼。在她歌颂的村庄,大家过着自然质朴的生活,似乎每个东西都是公共的。知道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饼的过程。一块布料怎么做成衣服的。知道每家发生的事情:新生的婴儿,去世的老人,结婚的;从这里可以自由的跑到那里。一家的事情,是全村的新闻。所有吃的,喝的,玩的,都是我们的。
这和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也非常相似,串门,不分彼此,农忙时候,互帮互助,邻里之间只有浓浓的情谊。
在村里,作者的到来受到欢迎:在无花果树下聊天,在鹅卵石小路上奔跑,在山顶上俯视村庄,在在葡萄架胖观察小壁虎,在山脚下喝泉水,在咖啡店买冰淇淋,在别人家喝牛奶,在广场看比赛,在大石头上看雨后冒出的蘑菇。
在故乡,她看到蓝的窒息的大海,山川,田地,大树,亲如一家人的乡邻;在美国纽约,她看到了高楼,汽车,街道,来去匆匆的人。
很深奥:一个生养自己的地方,一个曾经以为是全部世界的地方,离开后,来到他乡,来到城市,来到现代文明铸造的物质世界里,觉得故乡很远很小,却很牵挂,那里有能叫你乳名的人,那里有你整个童年的笑声。在生命开始的地方,在充满田园风光的自由世界里,在梦境里,在乡音里,在一次次的回乡的亲情之旅里。
时光流淌,岁月变迁,从童年到中年,一代代人,一个个地方,一段段故事,一份份风情。唯有骨子里的血液,铸就了永不停息的爱。
和孩子读完此书,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故乡,是烟雨江南还是广漠塞北,是有时代感的古镇还是繁华的都市,是青瓦白墙的美丽山庄,还是风格独特的城镇。这个地方,是令人回味的,令人留恋的:是出生的地方,是成长的地方,再延伸到所有生活过的地方:是求学的地方,是在部队服役的地方,是恋爱的地方,是经商的过的地方,它总是那么温暖,或宁静或喧闹,都是爱的源头。
现在这个地方,和孩子生活的地方,又会成为成年后他的故乡,成为他讲给他的后代的“奥拉尼”!
这份生命中的美好,这份爱的记忆,都因我们热爱自己心中的故乡!
快过年了,回家看看,会故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