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2008年4月25日

08/04/26 15:45:10 标签:又说教育(二)

    一些教育被认为是真理,大家都在奉行,可如果没有掌握好方式方法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都是想也想不到的,所以,在此,朵朵妈妈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这些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足以说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朵朵妈妈小的时候,姥姥要求妈妈见到人一定要打招呼,妈妈不知道是天生就不喜欢还是逆反,反正记忆中,不爱打招呼,爱白眼瞪人。

    父母一般都会要求孩子主动和人打招呼,特别是自认为懂教育的父母更是如此,这是真理,见人有礼貌的打招呼,这是好的道德品行。朵朵妈妈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但朵朵妈妈好像并没有被教育成功。

    朵朵妈妈记得5、6岁的时候见人就白眼对人,大姨的一个朋友看了妈妈一眼,妈妈白了人家一眼,还说“不准看我。”气得人家大声问:“你是纸扎的还是泥捏的?还不让看?!”

    这个记忆很深刻,那个人说话的时候露出的两颗虎牙还能再现,嘴巴一张一合的样子也很清晰。朵朵妈妈最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籍,似乎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姥姥要求妈妈见人打招呼的方法可能欠妥当,或者只是一个生硬的命令,这些都不能向姥姥求证,因为姥姥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还跟她算旧账有些想不通,也很伤心。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朵朵妈妈就不再问了。

    姥姥的要求是那样的,但是朵朵妈妈却不喜欢,如果没有打招呼姥姥就会批评,而妈妈把受到的批评和训斥归结于“见到需要打招呼的那个人”了,所以,见到人就用白眼瞪人。这是朵朵妈妈事隔30年后的分析。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去了一个新学校,要过一个河,原来一、二年级的老师正好住在河对岸,于是,妈妈每天上学的时候都要遇到原来的老师,放学的时候也要遇到他,每天打两次招呼,实在是烦透了。终于一天早上,妈妈喊了“老师好”以后,就有点大声地嘟囔“天天打招呼,烦死了”之类的话。当天放学的时候,又碰见了那个老师,正准备接着喊“老师好”呢,结果被那个老师大声训斥了一顿,说的是什么妈妈没有记住,至今,老师那张涨红了的脸还能在眼前完全还原。现在也还在想为什么河边的路那么窄总能遇见,为什么自己那么笨怎么不知道调整一下上下学的时间?

    还是小学三年级时候,当时的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叫妈妈读课文,好像那时候“地”刚开始读轻声“de”,可妈妈读错了,读“di”,于是老师就让妈妈重读,重读还是读错,就又重读,几番回合过去,妈妈还是读错(妈妈好笨呢),于是,妈妈就用白眼瞪那个老师,把那个老师气得叫妈妈罚站。后来这个老师成了舅妈的姐夫,也就是和舅舅是连襟了,一次他对舅舅说:“你小妹妹真好玩,爱白眼瞪人,他越瞪我,我就越逗她。”当然这话是妈妈很大以后才听到的。妈妈长大后本来觉得是自己不对,老师是对的,但听到这种话以后,觉得这个老师太虚伪,对他极没有好感,哪怕现在在家里见到,也很冷淡。

    整个中学阶段,妈妈见到老师能躲就躲,几乎也不和老师打招呼。大学的时候,如果不是老师看到了妈妈,妈妈就自认为老师没有看见自己也不打招呼。所以,尽管大学的时候,妈妈几乎每门功课都第一,但任课老师一般都是考完试才把人和名字对上号的。那时好像和辅导员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和现在妈妈学校的学生比较,妈妈有点不理解自己,自己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妈妈在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妈妈孤傲,所以毕业工作的时候,妈妈特别想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好在工作单位的人对妈妈都很好,妈妈也在那交了很多好朋友。

    但“打招呼”的后遗症还在的,妈妈从不愿意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觉得他们可能上完课以后就不记得自己了。这可能又是妈妈另一个性格缺陷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