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1)
2019.1.16 星期三
在市文化馆当领导的周奶奶,是爷爷的朋友,家庭富裕祥和,工作顺风顺水,如今年近五旬,算得上功德圆满,只是有个优秀的漫画家女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仍然志向高远,扔掉省城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远离家乡去深圳上海打拼,至今没有乘龙快婿的音讯,每次和爷爷聊起我的话题,看到我的图片和视频,心中满是钦羡,用她自己的话说,简直会欠死(这里的“欠”,在常德话中是羡慕的意思),有时还特别搞怪地“挖苦”自己说:“哈喇子都流了一地。”爷爷除了鼓励她努力、加油,也只能在心中默默为她祈福了。
今天,长沙交响乐团来常德举办专场音乐会,她知道爷爷有这个雅兴,专门作了安排。恰好本周休课,时间又在下午三点,爷爷便要她增加两个坐席,带我和奶奶一起去。
在爷爷的印象中,全省最高水平的交响乐团,好像是早年的湖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前几年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交响乐团后,演奏水平和影响力迅速提升。爷爷从小就喜欢音乐,乐感也还不错,只是生不逢时,在最适合学习器乐的童年,家庭生活困苦,社会文化匮乏,就连想听广播电台的音乐,都得择机去有收音机的同学家中“蹭”。后来到了文革时期,大街小巷架起了高音喇叭,“语录歌”、“样板戏”轮番播放,这才感受到了浓厚的音乐氛围,刨去当时的政治因素,现在想起来,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旋律,还是令人振奋,难以忘怀的。
在那段“红歌”、“忠字舞”和“文艺宣传队”流行的年代,本地的专业文艺团体,也开始学演“样板戏”,门票由文化部门按计划发放,主要对象是领导机关和要害部门,普通民众则一票难求。所以,爷爷想得到一次观看的机会,必须千方百计找朋友关系、找官二代同学帮忙。记得上高二那年,省文工团也就是后来的歌剧舞剧院来常德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爷爷钻破了脑袋都没有弄到票,无奈之下,只好铤而走险,带着几个同学翻墙入院。没想到刚刚潜入剧场,就被查票的工作人员逮了个正着,还说要反映到学校里去,结果鸡飞蛋打,别说演出没有看成,还差点儿被吓得个半死,那种悲催的感受,至今仍然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