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

名字由来 出生故事 成长曲线

我的生日是2017年5月23日,现在6岁11个月了(同龄宝宝)。
我是女孩儿,出生在,出生时身高0cm,体重0kg。
我现在住在不限(同城宝宝)。
我的爸爸是,我的妈妈是。
用户特效已加载,是否显示?不显示

我最近的相片

我最近的日记

怎么和孩子“玩”,你真的懂吗?2017-07-20 15:53

不少父母曾问我,怎么和孩子玩?

比如有一位4岁孩子的爸爸跟我说,当自己试图和孩子一块玩赛车或积木,或许是觉得“太简单”,总感觉自己玩的很“生硬”,而孩子看起来和自己也没有太多互动,“心不在一块,就像对同样的东西感受却不一样”。

反倒是孩子的叔叔,虽然二十多岁了,却能在简单的游戏中,轻松赢得孩子的笑声……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童年游戏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问题是,我们早就把儿时游戏的细节、感觉忘掉了,就像《小王子》里说的:“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儿,可大多数人都忘了……”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们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对一个玩具狗爱不释手,或者能专注一个洋娃娃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

或者好心办坏事,比如想让游戏“有用”。陪孩子读绘本,也要进行多角度的启发式提问,总要孩子讲个一二三,结果让孩子扫兴。

我觉得,这都是因为父母没有明白游戏对孩子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意义——体验。

当孩子在玩游戏时,他在玩什么?

玩的就是感觉、是体验。

除了更直接、浅显的感官上的生理体验,孩子也能通过游戏来和外界建立一种独特的、“我能够”的控制关系,从而修复创伤,获得“自由”、“满足感”。

4岁的瑶瑶想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所以想尝试从滑梯上滑下来,但又胆怯;

童童非要假扮成小护士给爸爸输液,可能是因为她刚刚“遭受”打针吃药之苦;

小雨觉得父母的爱被新出生的弟弟瓜分,于是跑到自己的房间,对着洋娃娃说“你真讨厌”;

无论是孩子生理上,还是内在精神上的游戏体验,总体上可以分为3种。

自主性体验

“我的游戏我做主”是孩子常见的风格,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可许多时候爸妈们一不留神就喧宾夺主:想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明着暗着主导孩子的游戏。这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兴致,无法获得自主性游戏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生理快感

好动是孩子的特点,孩子也正是通过“动”,来学习和体验快乐。

比如亲子打闹。我和儿子瓜瓜几乎每天都会“胡闹”——打闹、挠痒痒、推搡、逗弄、你追我赶。

虽然没有任何道具、规则,但孩子却玩得不亦乐乎。

亲子打闹游戏,不仅满足了孩子“好动”的身体需求,刺激了身体发展,也通过肢体的接触促进了彼此的感情,游戏中的父子不再是父子,更像是伙伴。

成就感

通过游戏获得的成就感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当孩子在游戏中不断试错、调整,不担心因为“犯错”而被别人批评、纠正,并最终给自己打了100分,因此获得的成就感就是孩子将来自信的基石。

比如我发现瓜瓜在玩积木时,并不打算搭出一个大房子来,而是努力要将积木堆的尽量高。通过不断尝试,他似乎慢慢领悟了“地基牢固,楼才能高”的道理,最终堆到了自己满意的高度。

通过这种不断试错,他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并最终内化为自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们常见的“想像”能力也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比如许多孩子看了《超人》之类的动画片,就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装备,穿上以后上窜下跳,就好像自己真的成了维护和平、改变世界的超人。

这看起来可爱幼稚,但研究表明,经常这样想象的孩子,比起那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抵抗诱惑,拥有更好的自控力

问题是孩子的“玩法”往往在大人眼中显得幼稚、无序、没有章法,并因此“小看”孩子,却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父母减少干涉,孩子更容易发挥创造力,玩出一朵花来。

记住,任何一个游戏,都少不了兴趣、自主体验和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我说什么,你想什么,都不如孩子怎么想、怎么说。当你了解了孩子的脉搏和口味,根据他的意愿去游戏,陪孩子玩或许能更轻松。

毕竟,走心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游戏。

标签:阅读: (0)  |  留言: (0)

抓住这几个敏感期,养孩子不用愁2017-07-10 13:56

多年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宝宝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会对某些事情表现出明确的兴趣,掌握了宝宝的这种规律,并顺应孩子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来了解一下宝宝的敏感期。

多年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宝宝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会对某些事情表现出明确的兴趣,掌握了宝宝的这种规律,并顺应孩子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来了解一下宝宝的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秩序、生活习惯的要求上,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力也逐步构建。

 

3、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我们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阅读敏感期(3.5至4.5岁)

幼儿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利于阅读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8、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标签:阅读: (0)  |  留言: (0)

近期日记

这样的暑假对孩子最有意义! 标签: 阅读(0) | 留言(0) | 2017-07-06
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 标签: 阅读(0) | 留言(0) | 2017-06-18
早安 标签: 阅读(0) | 留言(0) | 2017-05-23

留言板 留言(1条)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