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但生活中识字阅读并非提倡主观随意性,随心所欲地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何时教就何时教,想怎样教就怎样教,使人摸不着边际;游戏识字也不是孩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或成人想方设法央求孩子玩,他不玩就只好中断罢休……这样会使教字无所适从,实际上是取消教学活动,使早期识字阅读无法坚持到底。
世上关于方法的科学是最重要的学问之一。生活游戏识字当然有准绳,有科学的方法。即使是纯游戏的活动也必须有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使成人和孩子都能适应,并熟悉活动方式,养成好好游戏的习惯。
须知,任何有趣的活动离开了方法和规则就进行不下去了,参加者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有的孩子名为游戏识字阅读,让他在“玩中学”,但他看到识字卡片就乱抢、乱扔,心不在焉地念,嘻嘻哈哈地闹,看到图书只翻画,不看字……这实际上并没有进入识字游戏,自然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我们说:“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要做到“有趣”“有益”,就得讲究有准则的好方法。这里我把广大“早教方案”学员创造和运用的有效经验提炼、总结、归纳为九大生活游戏识字阅读教学法,奉献给广大家长。
一、环境濡染法
婴儿生活在物的世界里,只要他一睁眼,就看见各式各样的物品,一个一个,一件一件,大小不同,式样各异,还有不同的色彩;触摸它们,手感也不一样。孩子常听成人指着不同的物品,叫着它们的名称或者使用着它们,什么“关门”“开灯”“穿衣服”……孩子耳濡目染,天天听,天天看,不多久就习惯于识物了,慢慢地就认识和理解了大量的人间事物。
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婴儿生活的地方也要常常出现文字才好。把环境布置起来,让孩子常随成人看字、读字,这就是“环境濡染法”,或叫“濡染识字法”,目的是:
1. 让孩子注意文字。
2. 让孩子习惯于看字和听成人读字。
3. 让孩子喜欢翻书、看字、看画、看成人读书。
4. 培养孩子跟着成人看字、发音的习惯。
5. 培养孩子在室内外、大街上看到大字爱认、爱问的习惯。
这样,婴儿就很容易形成“识字敏感”,不知不觉地喜欢看字,也会像认人识物一样认识文字。
“环境濡染”的方法是:
1. 1岁前后可以读大字块给孩子听,看一些他完全不理解的字,充分利用婴儿的“无选择探求”和“印象记忆”,培养识字敏感。
2. 在房间里常见、常说、常用的实物上挂(摆、贴)相应的大字卡片。有的字卡需要挂在墙上时,只要在墙上水平地牵一些线,就能挂住我们设计的大字卡。
3. 成人常常抱着孩子高兴地指字给他看,读字给他听(每个字一两秒钟)。
4. 成人读字,鼓励孩子指一指。1岁多的孩子往往只指挂字的实物或位置,这不要紧,这是开始认字的必然过程,时间长了,他会把字与物、字与位置区分开来的。
5. 家庭和婴幼园以外的社会环境里有许多大字,如广告、标语、门牌、路牌、商品包装、报头等。要经常引导孩子认读社会环境中的字,鼓励孩子问字,并养成习惯。
环境濡染法在婴幼园中同样适用。在树木花草、大型玩具、毛巾架、黑板、厕所、寝室、图画等处均可挂字,常常读给孩子听。还可以专设一个识字走廊,家长接送孩子时,都能用几分钟时间识字,问问孩子,指指点点。有的孩子每天还拉着爸爸妈妈到识字走廊上考自己。这样经过一两年的识字积累,孩子就脱盲了。我们必须懂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威力是无穷的,识字阅读也要在环境濡染上下功夫。
二、养成习惯法
婴幼儿的全部行为都是从养成习惯开始的。有了好的习惯和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和好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表现出来;反之,如果养成了坏的习惯,就决不会有好态度、好方法和好效果。为了进行有效的生活游戏识字阅读,一开始就要像培养孩子睡眠、吃饭、大小便的好习惯一样,抓识字阅读习惯的养成。
1. 要培养孩子注意“字”的习惯。平时常常指字读给婴儿听。每天花几分钟,日子长了,他会特别注意这种“平面的物体”,看到字就不会放过,而不会“视而不见”。到1岁多时,他就会指字,要求大人读给他听。再大一点自己也能见字就读、就问,好像见字不认一认就不舒服似的,这样生活识字阅读就“自动化”了。
2. 要养成翻书、爱书的习惯。孩子能坐起来玩时,就让他看成人翻书、读书,也让他翻看有图有字的书,并鼓励他不要撕。当然实在撕坏了也不责怪,书不能用了就换一本(可以专门给没有字的白纸让他撕,锻炼他手指的灵活性,但不让撕书),让孩子从小与书作伴。书翻过后成人要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回书架,不要乱丢,以培养孩子珍爱书籍、好好存放的习惯。
3. 孩子1岁半以后,就应每隔一段时间抱他上书店买书,每次只买他喜欢的一本(一次不要多买),并讲给他听,这样他就更加爱书,并念念不忘买书了。
4. 要养成认真游戏识字阅读的习惯。孩子1岁半以后就应逐步做到“四定”(后面详讲),使他觉得认字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
5. 要养成爱惜识字卡片和珍藏识字卡片的习惯。各种识字卡片一开始就不能当玩具,不能随意大把地给孩子玩,更不允许撕坏,乱扔,或草草地只看画不认字。教育者要在孩子面前郑重其事地使用和保管卡片,有时发给孩子几张,用后立即收回。当然也可指导孩子用精美的盒子自己仔细保管。
以上方法在托儿所、幼儿园更容易做到,因为在群体中集中培养良好习惯,由于竞争意识起作用,感召力量更强。婴幼园的教育班还可以设置“图书角”,以培养孩子爱书看书的良好习惯。
三、榜样诱导法
婴幼儿有“本能模仿”的心理特点,而对语言的理解和体会却十分模糊,因此教育婴幼儿最有效的方式是榜样行为和情绪的感染,而不是说教。
为此我们制订了一条法则:凡是你希望孩子做到的一切,你就在他面前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做吧!不用多久,也不费一句话,他就会非常羡慕你的行动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用这种方法吸引孩子识字阅读就是“榜样诱导法”。
初教孩子识字阅读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应兴致勃勃地相互“教字”,又认,又考,又表扬,既快乐又认真,还用卡片、小黑板和游戏方式“教学”,而把孩子“冷”在一边。若干天后,孩子就会受到强烈感染,他会主动找上门来,急切地要求认字。这时才开始“接纳”这个学生,他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以后只要其他方法跟得上而不犯错误,三四岁孩子识字阅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婴儿识字初期,家长双方把孩子“诱入”以后,其中一方可以慢慢摆脱出来,日后则只要间或参与一些识字游戏的比赛活动就可以了。
实施榜样诱导活动,关键是必须内容丰富,气氛欢乐,态度认真,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大人有意哄骗他或有意冷落他。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3岁前的孩子。托儿所的老师之间也可以配合起来,运用榜样诱导法,以培养孩子们的识字阅读兴趣,把他们诱入识字阅读大门。
婴儿的情绪最初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愉快,反应生理需要的满足;另一种就是不愉快,是生理需要未获满足或其它不适的反应,哭叫正式不良情绪的反应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主要是大人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由于语言能力尚未成熟,还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加上大人不能了解宝宝的想法,宝宝自然就会以哭、闹等举动,来达到他们的需求。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主要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
宝宝闹情绪的具体原因:先天气质每个宝宝的气质皆不同,有的宝宝动不动就大哭大闹,有的宝宝却是常常笑容满面……父母应多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先天的气质。
生理上需求当宝宝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身体不舒服、睡不安稳等,就容易有情绪反应,了解宝宝闹情绪的原因,再进行安抚。
过渡时期反应两岁左右的宝宝,开始会借由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他的想法和意见;如果父母不能了解宝宝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宝宝自然就容易以哭、闹等举动来达到他们的需求。
管教不当宝宝会在与大人的互动中去探测大人的反应,当大人回应方式养成后,宝宝就会以此方式预测。如宝宝一哭闹就有玩具、糖果,日后就会以哭、闹方式来取得。
方案1冷静面对当宝宝情绪不稳定时,父母必须成为宝宝的好榜样,先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宝宝面前,让哭闹中的宝宝感到你的冷静,降低哭闹情绪。千万不要在宝宝情绪不稳定时,自己反而更生气,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方案2利用辅助工具安抚宝宝宝宝闹情绪时,可以利用一些宝宝平常喜爱的玩具、布偶,让他抱在怀中,暂时安抚宝宝失控的情绪,然后进行安抚、询问动作。
方案3抱在怀中,安定情绪当宝宝情绪失控时,可将宝宝抱在怀中轻拍以安抚情绪,或是放一些轻柔音乐、宝宝平时喜欢听的歌,借以安定情绪。
方案4用温柔的语气对宝宝说话用温柔的语气对宝宝说:“宝宝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还哭得那么伤心?”“你很难过,哭一下没关系,等会儿告诉妈妈为什么会难过,让妈妈帮助你。”如此会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方案5一杯水、一条毛巾,让宝宝感觉到你的关心拿水给宝宝喝,或是拿一条毛巾,拭宝宝脸上、额头上的泪水以及汗珠,让宝宝得到照料,感觉到妈妈对他的关心和注意,降低哭闹不安的情绪
方案6站在宝宝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当宝宝闹情绪时,须了解宝宝发脾气、哭闹的真正原因,站在宝宝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当宝宝对你诉说他的感觉和想法时,除用心倾听外,父母可以重复宝宝所讲的话,让宝宝感觉到你是了解他的。
方案7适当的管教如果发现宝宝每一次都是以闹情绪为手段,来达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时,这时父母就须给予宝宝适度的管教,并且非常严肃地让宝宝了解,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错误的安抚方法举例:父母在安抚宝宝哭闹情绪时,“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话语,都可有效减缓宝宝哭闹情绪。但是相反的,如果使用了错误的安抚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这场亲子战争愈演愈烈。这其中包括:
1冲动地责怪宝宝,或嫌宝宝动不动就爱哭哭闹闹“真是讨厌”,甚至生气地破口打骂,叫宝宝立刻停止哭闹举动。
2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宝宝不准再哭闹、丢东西。“宝宝,我数到三后立刻坐好,不准再乱丢东西,不然妈妈就要打下去了……!”
3对宝宝哭闹情绪反应,完全视若无睹、不加理会,继续做自己的家务,放任宝宝在一旁。
4父母随意拿起吃的、玩的东西给哭闹中的宝宝,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闹的举动。
5过于宠爱、溺爱宝宝,宝宝一哭,就急忙将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举动,容易造成宝宝日后经常以“哭闹”的方式来获得需求和注意。
第一,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研究表明,婴儿在头3年内与父母形成的关系类型是不同的。婴儿在痛苦时,他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当他想玩时,则更多地会选择父亲。婴儿在散步、游戏时,更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还有研究表明,婴儿15个月时,母亲是他的主要游戏伙伴;2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基本游戏伙伴;到了3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了更主要的游戏伙伴。婴儿往往对父亲做的游戏比对母亲做的游戏更感兴趣,更投入。
第二,父亲是婴儿重要的依恋对象。由于父亲与婴儿交往、游戏更多的使婴儿玩得多样、兴奋、刺激,因而使婴儿感到更大的兴奋、快乐和满足,更加愉快、活跃、开朗,以与母亲极为不同的方式满足了婴儿积极情感的需求。同时,也因为父亲在对婴儿的接触、照料中,同样非常敏感和负责任,能及时、正确理解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应以适应婴儿,表现出与母亲一样的慈爱、敏感。因此,虽然父亲与婴儿交往、接触要比母亲少,但婴儿同样可以与父亲形成依恋,产生密切而安全的感情联结。如果父亲积极参与婴儿教养的行为越多,那么婴儿对父亲的依恋就会越深,依恋安全感越强。
第三,父亲是婴儿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者。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需要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需要具有通常人们认为的良好的女性特征,即会关心人、体贴人,有良好的同情心、善意;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男性特征,即独立、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婴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影响作用。父亲通常具有独立、坚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接受挑战、大胆创新、富有合作精神等个性特征,婴儿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父亲的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品质,尤其对男孩要求更严格。婴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婴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缺乏的作用。缺少父亲影响的婴儿,往往缺乏自信和进取心,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四,父亲是婴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帮助者。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探索事物、与人交往,不再满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和圈子。由于母亲多半忙于家务,加上体能的限制,不能很好满足婴儿这一需求。而父亲能以他充沛的精力、丰富的阅历带领孩子广泛地交往,充分了解社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五,父亲也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指导者。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婴儿在交往上的独特性,婴儿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观察和研究都表明,婴儿从母亲那儿更多地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等,但从父亲那儿可以学到更丰富、最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操作、探索、变换等活动和玩法,使孩子逐步培养起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求知欲望、抽象思维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尽管父亲参与婴儿教养在量上相对母亲为少,但在质上却起着与母亲明显不同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婴儿发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的认识与估计。如果父亲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婴儿的生活中,能用更大量的时间与孩子交往,更多地利用父亲性格、交往等方面的优势,无疑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更大、更好的影响。
这2年多来,一直重复地喜欢一种感觉,一种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