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与智力、动作发育等年比起来,妈妈似乎并不是很关心孩子的方向感强不强,那么你一定不知道,培养方向感,不仅是培养孩子将来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而且对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数学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方向感? 方向感即对方向、方位的认知感觉。就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空间,并通过大脑判断方向的感觉。培养方向感就是要培养孩子视觉空间的感知能力。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认知事物的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运动能力等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对方向的判断,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等。
方向感可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哦!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因为认识能力的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如:爬行、走动、触摸等,孩子就很容易理解空间的概念,这些都是需要实践才能锻炼出来的,以后遇到其他类似的问题时,他也会主动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方向感好,数学思维能力就会更强!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运算。如:他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会计算大概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的方向感好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会相对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启蒙阶段的数学能力与孩子的方向感有直接的关系。
男孩和女孩不一样!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男女在确定方向时分别使用了大脑的不同部位。女性通过大脑皮层来获得事物的表象并以此来确定方位,而男性通过海马体来获得事物的几何学定位。
通俗地说。女孩多通过标志性的建筑辨别方向。如往左是药店。再往右是杂货店。而男孩则倾向通过几何学的方法来确定方位。如博物馆应该在南面,这从生理层面上就决定了男孩和女孩在方向感认知上的不同。所以,父母可以针对孩子性别进行方向感训练。女孩子可以教她辨认周围的建筑形态,而男孩子就可以教他简单的指南针地图识别。
快来找到适合孩子的锻炼方法!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方向的感知能力不同.相应的锻炼方法也会不一样.专家认为,孩子在0~6岁尤其是3岁前.是培养其方向感的敏感期.找到正确的培养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0~1岁的孩子 在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上,大部分孩子都需要父母通过语言帮助自己,借由父母的话言与动作的配合,慢慢地让他建立空间方向感。例如,举起他的右手时,父母就要通过语言提示“右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孩子并不能理解“来这边…”“去那边”的含义,父母就必须辅以手势,帮助他们了解。这时.适合的小游戏有:
1.套套杯
可以用现成的各种杯子布丁盒或过家家的小碗。让孩子练习一个套一个。当然,要让他自己发现大的才能装小的。
2.藏猫猫很好玩
有意识地设置一个可以让孩子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当你四处找他时,要对你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实况报道”,当然也包括你找到他的地方。
1~2岁的孩子 这时.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辨前、后,能指出某样物品的‘上面”和“下面”。父母一般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时,可以加上“眼睛在眉毛下面,鼻子在嘴巴上面”,让孩子初步了解方位。适合的小游戏有:
1.寻找礼物去
父母可以把礼物藏起来,并作一些标记.如系上绳子或皱纹纸等,使礼物容易找到。寻找之前,父母先要跟孩子讲清楚。如“小汽车藏在树叶下”“布娃娃藏在滑板车下(或小树丛里)”。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寻宝。并伴以方位的描述.如“宝宝,向前找一找”、“我们到左边(右边)找一找”等。有助于孩子对方位的理解。
2.跟妈妈一起整理物品
应该让孩子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话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孩子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2~3岁的孩子 此时的孩子空间概念进步最快,已经能按指令把物品放在桌子上或者桌子下能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了。大概3岁的时候,孩子的空间感和方向感逐渐成熟。他知道太阳在天上、小草在地上、乌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椅子坐在身体的下面。
1.卡通拼图
孩子在拼之前,父母可以拿卡通图片告诉孩子,哪个卡通人物站左边,哪个站右边。等孩子心中有了大概位置之后。收起卡通图片让孩子自己玩。这种玩法同时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哦。
2.修建“公路”
找一块空地,和孩子一起在几个点之间修建公路比如在一个小木偶的房子车房和超级市场之间修公路,可以用木块或塑料作为铺路的材料。要孩子描述小木偶从一处到另一处时所要走的路线。增加一些停止地点。比如说红绿灯或斑马线。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并使任务更复杂些。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马线穿过马路”和“在红绿灯处向左拐”等。要使任务多样化。可以要求孩子描述在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时的不同路线。
多数宝宝从6个月开始,小乳牙就萌出了。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的小虎又白又整齐,那就要从养成宝宝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宝宝的小牙虽然很坚固,可依然禁不起日复一日的折磨。一些不正当的习惯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妈妈别忘了“水滴石穿”的道理,如果不及时纠正宝宝,那一口漂亮的小乳牙就会不见踪影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纠正坏习惯,让宝宝牙齿变漂亮。
叼着奶瓶入睡
有的宝宝养成了入睡时必须叼着奶瓶的习惯,而妈妈为了安抚宝宝,也就天赋异禀宝宝的行为,然而,这对宝宝的牙齿构成了很大伤害,造成前牙患龋病,医学上称为“奶瓶龋”。
无论是牛奶、糖水还是果汁,里面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
睡觉时,宝宝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比清醒时少,不能及时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冲走,给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妈妈能发现宝宝的前牙缝发黑,牙齿间隙扩大,最后小牙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
倾听亲子提示:每次吃完姐或喝过含糖饮料后,妈妈就要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冲净口腔内残留的奶汁和糖,不给致龋菌生存的可能。不要让宝宝养成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这种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妈妈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奶瓶。
偏侧咀嚼
宝宝一侧牙齿患了龋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疼痛,尤其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因此,宝宝为了不疼,就不自觉地用没龋齿的另一侧咀嚼食物。
偏侧咀嚼会使不咀嚼食物一侧的颌骨和面部肌肉得不到锻炼,而另一侧咀嚼频繁,肌肉发育过度,造成两侧面孔不对称,影响宝宝的面容。
牙齿咀嚼食物时,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废用侧牙齿因为不咀嚼食物,自洁作用丧失,可以造成牙垢规程,渐渐形成牙结石,引起一系列牙齿问题,如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甚至导致牙周病。
由于单侧牙齿过度使用,导致牙齿磨损严重,出现牙本质过敏,牙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很疼。给妈妈出招:发现宝宝有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出现偏侧咀嚼。
倾听亲子提示:发现宝宝有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出现偏侧咀嚼。
爱咬东西
宝宝在乳牙萌出阶段,会感觉牙龈又痒又痛,宝宝喜欢咬东西、咬人,这是正常的。如果乳牙已经萌出还有咬东西的行为,往往是因为宝宝感觉孤独、无聊、害怕、紧张,而且常常用固定的牙齿部位啃咬。
咬东西的牙齿由于长期受力,会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之间形成异常的空隙。
经常吮咬手指,还能导致颌骨发育异常,影响牙齿的咬合,不但面容变得不好看,而且给今后换牙造成麻烦,后患无穷。
倾听亲子提示:过了出牙阶段,宝宝有爱咬东西的习惯时,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咬东西,是否由于某种情绪所致。妈妈要经常和宝宝说话、唱歌、做游戏,不要让他感觉孤独。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经常抱抱他、亲亲他。不要训斥、打骂宝宝,防止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张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宝宝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当鼻子呼吸不顺畅时,宝宝就不得不用口呼吸了。可以说张口呼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妈妈太粗心了,没有发现或重视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原因。
如果宝宝患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畅,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就会形成张口呼吸的习惯。
长期张口呼吸,宝宝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
倾听亲子提示:宝宝感冒时,会有几天鼻子不通,如果鼻子总是不通,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发现宝宝经常张口呼吸,妈妈要带他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除去病因。
托腮
有的宝宝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侧的腮部,或习惯在睡觉时,把胳膊、拳头枕在一侧脸的下方。
这种习惯相当于在宝宝的面部施加了外力,宝宝骨骼比较柔软,又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外力影响,会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面部两侧不对称。
颌面发育异常会直接影响牙齿的美观。对于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倾听亲子提示:妈妈可以多和宝宝做游戏,让宝宝的两只小手都被“占用”,没有用手托腮的机会。睡觉时,妈妈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等他睡熟了再放开,或给宝宝一个他喜欢的小布玩具抱着,慢慢纠正他的不良习惯。
宝宝的脏衣服真的很难洗吗? | 标签:宝宝 衣服 | 阅读(0) | 留言(4) | 2013-12-26 |
孕24周 | 标签:孕期 24周 | 阅读(0) | 留言(3) | 201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