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春节已经在平淡中度过了,静不下心回顾一下这个春节,愈发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大概如今的节日太多太繁华了,连春节这样传统的大节,也已经简化成吃喝玩乐、出游闲转、麻将纸牌酣战不休,而缺少更多文化内涵的狂欢节了。甚至可以说,国人十分看重的传统节日,已经衍变成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台喧闹却不尽如人意的春节联欢晚会、漫天飞舞的烟花爆竹、彻夜不休的麻将纸牌酣战那般简单了。
这让人不由得不去回味儿时的春节,似乎那个年代的春节更有年味,更让人留恋。虽然当时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远没有现今这般富裕,生活环境也没有如今这般豪华,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着各种形状的饺子,闻着厨房里红烧肉的香味,以及炸麻叶、炒花生和葵花籽之类的小吃香味守夜盼新年钟声的鸣响的那份喜悦、那份欢欣、那份乐趣,却让人周身洋溢着节日喜洋洋的气氛,到处充盈着节日的喜庆。
尤其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吃了饺子后,纷纷三五人成行、七八人相伴,走东家转西家的拜年,见面问候一声:新年好?相互抱拳祝福:保健康。凡是来家的人,也不用招呼,大家看到什么吃的,随意抓上一把,边走边吃的转了你家转他家,出了这门进那门。一切都不客套和虚伪,一切都自然的形同一家人般。最忙乎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跟在大人们身后你追我赶的嬉闹着。新衣服的口袋里,简直就是百宝袋了,东家大妈的瓜子,西家阿姨的糖块,南家大爷的柿饼,北家奶奶的花生,还夹着几张一角一角的新毛票压岁钱,几个小兜塞得鼓鼓囊囊,那个美,那个乐啊,真的是心里乐开了花。即便是年已经过去月把了,心里还暖融融的充盈着过大年的余味。
那个年代的同事间、亲友间、朋友间、上下级间的相互关系,亲近自然和随和很多,没有彼此的猜忌,没有相互的提防,更没有远近亲疏的隔阂,彼此的脸上都是真诚的微笑,祝福更是发自内心的真挚与诚恳。
而如今,这种感觉已经是久违的遥远了,取而代之的是俗不可耐的虚伪,还有彼此提防的心怀鬼胎,以及让人感到格外生分的客套。即便一个楼的人碰了面,充其量也是点点头而已,连句新年好的问候都懒得说。那些忙乎着拜年的人,还要费尽心机的盘算着区分出个三六九等,礼品的档次也要各不相同的分得格外清楚。那样子不是去拜年,倒成了拉关系的好机会了。且如今更加表现出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的老话了。有点权势的人家是门庭若市、车马穿梭,而弱势群体家却冷冷清清、门可落雀。有时候恰巧路过一些权贵的家门口,看着那些不同人等鬼鬼祟祟,以及徘徊在当权者家门口,想进去怕遇到熟人或者有罅隙的人,进也不是走也不是的尴尬样子,真的为他们的无奈以及别有用心而悲哀啊!
仔细回味,现在的春节似乎变得很俗很没劲也很没年味,且进入视野快,淡化于视野也快,几乎是一眨眼功夫就烟消云散了。那种欢乐景象,那种人来人往的繁华,那些彼此的应酬,更是多了一些虚伪和客套,少了一些平和与自然,多了一些势利和浮躁,少了真诚和坦然,融会了很多物质、权利的色彩,使这节日变得俗不可耐的让人感到愈发没了温馨,愈发没了祥和。且如同过眼烟云般的,没有更多的年味。给人的感觉是“华丽外表”下的枯燥、无聊,以及貌似“喧闹喜悦”却内含郁闷、烦恼的节日了。
也许是年龄的缘故,也许是习惯了恬淡的生活,也许是儿时的记忆总是在脑际里萦绕,也许是这种没有什么让人好留下记忆的节日太无聊了,我现在愈发不喜欢过节,甚至有点讨厌过节尤其是过大节。更加垂青的是平时那种平淡、安静、随和的日子,以及恬静、安然、惬意的生活。
唉……,如今的过年啊!为何越过越没有年味没有韵味没有滋味了呢?不知道很多朋友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啊?呵呵……
(刚过年,写这篇东东,可能不很合时宜,但偶确实是如此感觉的,如其说些言不由衷的颂扬话,还不如实话实说的好,各位见谅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