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练

09/03/12 10:46:59 标签:钢琴

    弹钢琴是眼、耳、手、脚同时参与的一种活动,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通过弹奏的训练,不但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常认为学琴的主体是琴同,老师的指导是关键,而常常忽略家长的作用。其实,家长在琴童于教师之间的纽带作用非常关键。因此我想就家长在孩子上课、练习中的作用略谈一二。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孩子初学琴阶段,家长所处的助教环节是不可忽略的,但在重视这一环节的同时,应避免三种不良现象:

(1)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心,代替太多。如孩子识谱、标指法等,如此“帮忙”既忽略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形成了孩子懒惰的习惯。

(2)急躁情绪。孩子在学习中难免要遇到障碍,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家长应避免急躁,更不能打骂、惩罚。只要孩子比先前的学习有进步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表扬。

(3)家长不可完全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初学阶段的孩子对手形、视谱等基础概念 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基本上完全靠感觉经验来学习,因此,家长的陪练虽不是最终目的,但家长引导孩子如何听懂老师的要求,领会乐曲的内容和弹奏要点,督促、检查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十分必要。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不失时机的调动各种因素,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要给孩子一个多听多看的机会,给他一个广泛的欣赏天地,给他表演、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都是提高练琴兴趣的办法。

    最终从将陪练过程中解脱出来,陪练只是孩子学琴得一个过渡阶段。家长陪练的目的,一是为了自己解脱出来,更是为了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陪练,影响孩子,锻炼它的毅力,培养它的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形成自觉独立的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能力

    钢琴是一门技艺性的乐器,要想掌握它,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劳动要靠极大的耐力、毅力完成。所以,从一开始,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固定每天的练琴时间,实质性成制度化,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此外,还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读谱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孩子自己突破难点,找出重点,正确分析趋势结构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地有效练琴,而不是盲目练数遍。

                    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练琴方法

   首先要教会孩子养成会用脑练琴的习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

   另外,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听觉练琴。这是提高练琴效 的好办法。做到会听,才能找到好与差的区别,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时,注意听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关键。

   再者,引导孩子会举一反三练琴,始其在练琴过程中,避免出现同样的技术性问题,节约练琴的精力与时间,提高学琴的新鲜感。

   总之,通过家长一段时间的陪练,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从而具备了独立学习能力。

    这种练琴方法,不但可以渗透到其它的学科学习中,也培养了孩子的坚韧的毅力和品格。“陪练”不仅仅是形而上学的“陪上课、陪练琴”,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陪练”的作用发挥的好,不但可以激发孩子学琴的兴趣和能力,还可以对孩子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起到有益的辅助作用,相反,若“陪练”不好,则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倦练习,其损失恐怕不仅仅是学习本身,而是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