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没有学过音乐舞蹈的人,培训的老师说让我们自己来编歌编舞时,就开始紧张了。那些音乐专业毕业的,心里有底,紧张的成份或许少些,但说到自由创造时,或许纳闷,以前学的那些技巧知识能用上吗?
一开始整个身体精神都是紧绷的,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开始感觉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在放松。在这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到好听的音乐,谁都会自然的动起来。没有好与不好,没有优美丑陋,你跳出的是你自己,别人无法取代。
提到自己编舞创作时,这方面还是有点难度的。虽然身体完全放松,随着音乐进入状态,但要自己表现出来,成人往往还需要克服很多心里上的压力,比如此刻你是否信心百倍,是否有勇气。
中国人认为音乐和舞蹈是用来表演给别人看的,所以要好看,就需要讲究技巧。其实,音乐和舞蹈本身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技巧一点都不重要。
学龄前的儿童,最主要是激发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并保留其兴致,让他们自己用生命去感觉音乐的节奏,艺术的美。幼儿园从来不搞竞争性的比赛,演出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必须有角色。
这和传统教育完全不同,无论是兴趣班还是幼儿园,孩子们学音乐舞蹈绘画就是为了一个目的:竞赛。经常看到老师像训练军队一样训练着孩子们,苦练技巧,加班加点,就为了那次表演。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无法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竞赛结果一出来,前几名的心里暂时获得一点荣誉感,而表演成绩不好的孩子再也无法提起兴趣,对心理的打击更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得到的。
有一位同学,课间休息时抱着老师大哭,后来她和大家分享时说到,她是声乐硕士,从小学习声乐,但是她从来没感到音乐带给她生命的滋养。她学到的都是各种技巧,在不上课的时候,从来不想听音乐。今天的音乐课,她才感到音乐的如此美好。
宸宸在10个多月时,我单手拉着她学走路,晚上老年人在小区里跳舞,偶尔她串到那里,一只脚随着音乐就开始踢踏跳。1岁4个月时,院子里有位老爷爷正在拉琴,宸宸随着节奏就开始跳起来了,老爷爷见她跳得好,就专拉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她随着慢的音乐节奏开始慢下来,再拉了一曲“小兔子乖乖”,她马上又加快了节奏,舞也配得很好。周围比她大很多的小朋友,大人怎么说就不肯动起来。
再后来就是在课堂上,放那些儿歌,跟着老师的动作跳。第一遍,她会一动不动全神贯注的看、听,第二遍她开始跳了。课堂上的每首音乐,她都跳得很好,有时自己就走到老师那个位置,和老师并排,老师称她是小老师。
在家里,我会放一些音乐,和她一起随意的跳。去年圣诞节,Cocopark正有一帮孩子在那里表演,谁知看了几分钟,小家伙就钻到舞台上去了,跟着那些姐姐们,随意的跳完了那首歌曲。2岁多,我买来一些适合儿童的音乐碟,不同节奏的,悠扬的、欢快的不同曲子,无论放那一首,她都会随着音乐舞起来,那舞姿可比我配得适合多了,我要是在旁边一舞,小家伙就连忙挥着一只手,表示让我停,她一个人跳。
有一首成人音乐,在爸爸手机里,她会要爸爸放这首,伴舞一次比一次有变化、富有创造性,看得爸爸乐呵呵。主要是她的舞有着童年般的灵性,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自然、完美,让爸爸不得不寡目相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传统舞蹈培训班出来的孩子,她们展示更多的是---舞蹈技能,一种标准,而孩子自己从音乐和舞蹈中感受到的东西,几乎没有了。
老师说她在跳舞方面很有天赋,节奏感强,动作很到位,协调性好,言下之意以后多在这方面培养她,但我还不想那么早人为的去“塑造”。
这份天赋我希望不要被外届抹杀,就算她将来不成为这方面优秀的人才,最起码她会一直爱音乐舞蹈。音乐、舞蹈是用来滋养生命的,而不是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