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第二节音乐课:2011年3月12日 下午17点15分 音乐3 金宝贝 王老师
上周上完第一堂音乐课后,王老师问起盼盼在家里和我们交流的情况,我和她简单说了一下,她唱歌跳舞,说小故事很起劲,但不太愿意在外人(特别是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来,比较害羞。王老师说她是“慢热型”,我笑呵呵就回应了。她上课时,会安静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她对老师引导的指令“有选择性”的跟随着去做,有个小进步就是第一次拥抱了陌生人(老师),不错。课程本身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对刚上第一节的的宝宝,老师就基本用英文指令配合动作来引导,希望对以后新来的小朋友应该有一个过渡的时间。
昨天的第二堂课,我们提前了10分钟到达,先热热身见见其他同龄的小朋友,盼盼最喜欢是去“育乐”课室玩游戏,但是我告诉她今天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下了课才过去玩,她没有异议,跑到了“音乐”课室去准备上课了,上课开始后,第二个环节,小朋友轮流拿着一个特别可爱的扩音话筒在大家面前,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盼盼是第一个,我原本估计她可能会把话筒拿到手里“研究来研究去”,但不会唱起歌来,还好她确实用话筒说了两次“盼盼”,发现话筒有声音的回响后就特别有兴趣,然后在大家和我的鼓励下,小声唱完了“读书郎”这首儿歌,最后还依依不舍地把小话筒传到了俊俊哥哥手里,继续坐着听每个小朋友唱歌,高兴的时候鼓鼓掌。后来的几个环节,盼盼都按自己的节奏和感觉顺利地投入游戏和音乐中,而我却可能是个“走心妈咪”,总是退到后面的一步看着盼盼。王老师说,父母的引导和一起投入去游戏中会对宝宝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影响,而我的“走心”让我有选择性的配合和投入活动中,对于这样的课程还需要时间去细心和认真的观察体会。
我的“走心”已经开始有半年了,2岁半前,幼小的她,需要我们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她的习惯和增添她成长的快乐感和安全感。
2岁半当她已经可以开始用半生半熟的语言来表达她自己的意愿时,开始有了比较成形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之时,我们和宝宝就开始在“家长意愿”和“孩子意愿”之间有了差异,也就意味着这种差异需要得到平衡,如何才能平衡好我们之间的关系对接下来3岁后的第二次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第二次成长,她将离开我们,投入一个全新的集体生活,什么人都有,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不可能替代她去思考,去辨别,更不可能包办她的言行和所需,所以,开始让她学会自己思考辨别去选择,要比学会听我们的指令去行动要重要。我们“家长意愿”是一种“引导性”的意愿。
“主导”与“引导”最大的区别是:
“主导”是将我们的思想灌输(取代)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背影下;
“引导”是将我们的思想分享(选择)给他们,由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觉得宝宝长大了,变得“不乖”了,难教了,更深切的体会是宝宝在渐渐远离我们,因为她不在是躺在你怀里安安静静听你说话的小猫咪。
而我在发现这一种变化时,最大的感叹是“教原是确实为了不教”,除了我们自己不断做好自己外(常常以此鼓励彼此要懂得学习和分享),宝宝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吸收着她自己所需的信息,沉淀着理解和完善着自己的心智。
我的“走心”,是“退一步”观察她的认知,“退一步”等待她的决定,“退一步”给予她选择的机会。
在第二节音乐课,有个小细节,当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放小沙锤的时候,第一个指令是每个小朋友自己去领取两个小沙锤,但在老师还没有发出第二个指令让小朋友去领取一个沙锤给爸爸或妈咪之前,盼盼就将其中一个沙锤就递到我手里。我更明确知道,她喜欢这个课堂,也在慢慢适应,最重要的是她在安静的观察中有了自己体验和学习后的理解,她不会像第一堂甚至是不少的小朋友也还好是像第一次拿沙锤一样自顾自的玩沙锤,而是知道这个活动是让妈妈一起参与敲击和训练的,当她很自然地走到我面前,将递沙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她熟悉的朋友一样默契微笑的接着了。
在上亲子课中,我觉得父母的适时的表扬和配合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重复用一个方式来表达,因为有时宝宝还没有明白那个指令或环节的意思(没有自己明确任务的目的)的时候,会因为父母的过度参与和鼓励,直接不假思索地完成了任务,大家虽然都很开心宝宝完成了指令,但宝宝理解和学习吸收的程度就无法观察了。
关于早教、关于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盼盼自己学会去摸索,去体验,去理解,最重要是得到对“自我认知”的完成。在好的学习环境,不是为了识字唱歌,不是为了分数,而是获得一种真正的个体的“心智自由”,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2岁10个月的盼盼,可以因为害羞而选择暂且逃避她所未能信任的陌生人,但等人走后,我们会问问她“是不是有点害怕?(她会说:“是的,怕。)不用怕,那个是谁谁谁,想和你做朋友,下次我们要主动打招呼,好吧?”
2岁10个月的盼盼,可以因为遇到别人的抢夺玩具的时候,只会说对着对方说:“你为什么要抢我的东西啊?”而后忙着去找其他的玩具玩。事后我们会问她:“知不知道那个哥哥为什么要抢你的玩具啊?哥哥是想教你玩,也许还是他太小不懂得问你要来玩,下次你要告诉他,大家一起玩哦。”
2岁10个月的盼盼,可以因为还没有理解别人的意图时拒绝别人的善意的要求,但等人离开后,我们会问她:“你知道阿姨为什么要抱你啊?因为你很可爱,阿姨喜欢你所以才要抱你的,下次你也去抱抱阿姨吧。”
所以,她可以害羞,可以发脾气,可以表示拒绝,可以不开心,还正在享受着原始的一种自由,但同时也在学习着怎么把握一种适度的自由。
“心智自由”,无论环境如何,你的身心是自由的,心智是自由的,能掌握自己的心智,能“乐得其所”。不受金钱、物欲、条件、他人等等的束缚;“心智自由”才有可能拥有生命的“创作力”,对“美”的创造,对自我的塑造,对自我价值的创造。
很遗憾,我们都不是“心智自由”的一代,但对于下一代,期望他们能活得更自由。
这些都不是是靠“百度”会得来的体验,是你为人父母后,接受的最好的一份礼物——重新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艰难。所以,我,有点懒惰的“走心”妈咪,还在继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