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因为当当网上看别人对《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评价相当好,所以我也买了一本送给她。打开快递包裹前她还满怀期待,眼巴巴地看着我剪开袋子。可是打开来翻几下,她就没兴趣了,书被搁置在箱底,只是偶尔无聊时才拿出来翻翻。文字太多了,再畅销的书籍还是有读者不喜欢,因为这本书确实不是1岁年龄段孩子读的书。我这个做妈妈的失误,光是凭着好评如潮和过亿的销量,就响当当地买回来认为孩子会喜欢。就像鲍鱼海参有营养,就逼着孩子吃一样,不考虑孩子的体质和真正需求,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对抗或者生病。读书也是如此,父母选书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孩子的特点而不是跟随别人的评价,一旦买的书不对孩子的胃口,孩子不喜欢,就不要硬读给孩子听,换一本再换一本,直到孩子喜欢,这样就不会破坏孩子的读书兴趣。
到她一岁半左右,我给她买了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和一套《秋秋找妈妈》,因为她的一个好朋友过生日,就把那套《秋秋找妈妈》送给那个小朋友了,她那时候已经认识汉字“妈妈”,所以到处翻要那套《秋秋找妈妈》,我只好在当当网上又买了一套。她喜欢卡梅拉那套中的《我想有个弟弟》和《我想去看海》,那套书文字不少,也比较厚实,但是每次我都是一口气读完。刚开始读,孩子对一些枯燥的句子没兴趣正常,但是接着读,总会读到她感兴趣的词和句子,说不定哪个词一下子就吸引了她,她立刻凑过来看几眼书本,或问几个问题,然后津津有味地想听下文,又遇到不理解不感兴趣的句子,又去玩自己的,但是突然一个句子勾起了她的兴趣,她又回来了,她哈哈大笑或者模仿一下那个感兴趣的词。比如,开始读“孵小鸡的时候是全鸡舍最盛大的节日”她那个年龄还不能理解那么长的句子和句子传达的意思,她眼睛不在书上,我接着读,读到“鸡宝宝们趁机撒娇,耍赖,哭闹”,我假装学小鸡哭两声,撒娇地蹬着腿,她凑过来盯着书,她找到了属于她的词语,“鸡宝宝-撒娇-耍赖-哭闹”那不是她这个宝宝喜欢做的事吗,和她自己联系到一起了,不需要我要求,她想知道下文。大段的文字往下读,她似乎又没兴趣了。但是到了“卡梅利多要去给她的弟弟准备一份精美的礼物----一根最漂亮的木棍”,又有“礼物-木棍”是她喜欢的词了,她能把过生日时我们送她的电子琴和“礼物”联系起来;能把自己在外面捡小木棍和小石子扔到下水道洞洞里的经验和书中的“木棍”联系起来。接着读到两只小刺猬抛鸡蛋的场景,她一听到“皮克 接住;尼克 再传过来”再看到我抛小枕头的样子,她哈哈大笑,凑到书边看两只小刺猬抛鸡蛋----卡梅利多的小弟弟。她要我重复读“皮克 接住;尼克 再传过来”,她不停地大笑,她要做抛和接的游戏,她要我们俩分别来做尼克和皮克,笑着喊着皮克接住,尼克传过来。她笑够了,我继续读完整本书,读书的过程,她大部分时间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因为几个她熟悉的,属于自己的词语或句子记住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书。当她突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捡小棍子时她会想起卡梅利多的木棍,抛球时她会想起小刺猬皮克和尼克……正因为这几个她能说出的词,她不厌其烦地让我读给她听,十几遍读下来,那些看似她漫不经心的句子竟然也记住了很多,当我再读到“孵小姐的时候是全鸡舍最盛大的--”,我故意停一下,她就接“节日”,“鸡爸爸鸡妈妈们高兴的--”她能接“眉开眼笑”;“鸡爸爸鸡妈妈们又是亲又是抱,又是逗他们开心,忙得--”“不亦乐乎”……她不懂“眉开眼笑和不亦乐乎”的意思,但是经过反复灌输后,她的耳朵把这个词传给大脑,再由大脑输出到嘴巴,所以毫不费力她就说出了那些曾经不属于她的词。就是这样,因为某个词或者某几个让她发笑的短语,她喜欢上了一本本书,《猪先生去野餐》《狼大叔的红焖鸡》《贝贝熊系列丛书》《识字卡》小开本的《经典童话》等,读书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新词,发现惊喜的过程,她愿意去从一本本书中发现新的让她发笑的惊喜。后来我们去浦东新区图书馆的亲子阅览室看过书,在那里她依然很像模像样地读。临中午吃饭前,我归还书时,站在书架前给她读了一本《讨厌的大肥猪》,这是一个法国人写的关于环保的书,32页,因为要吃饭去,我翻的也快,读的也快。回到家后当我问她讨厌的大肥猪最后去哪里了?她说“垃圾车拉到垃圾场去了”。我吃惊加感叹,五六分钟翻完的书她竟然记住了,而且很确切的说出了爱扔垃圾的大肥猪的结局。当然这本书里有她喜欢的词“垃圾车”,从她很小的时候早晨起来就爱让我们抱着她趴在窗口看清洁工把垃圾桶一个个放到垃圾车上,然后看垃圾车把垃圾桶举起来,倒出来,再放下来的过程。她喜欢看垃圾车和垃圾桶,牙牙学语时会说妈妈,爸爸后,接着就会说垃圾桶。难怪我读了一遍她就记住了这本有关垃圾和垃圾车的书!图书馆看完书,还借了几本回来,当然她自己选的一本《和吉吉熊一起学颜色》是她最喜欢的,每天晚上都要反复看几遍,然后放在枕头边才肯睡,后来还给图书馆她还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