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养育的目标——由孩子上兴趣班想到的
3月20日,星期二,晴
昨天喜乐和好朋友玩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太喜欢弹钢琴啦。那个孩子五岁,她不会弹钢琴,她喜欢是看到别人弹的时候喜欢。袋鼠妈妈说:“她看见别人弹钢琴有兴趣跟她自己练琴是两回事。”那个妈妈就问我:“那么如果喜乐喜欢你会不会给她学?小女孩至少要学一样乐器才好。人家都这么说。”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是非常盲目的。报名的目的不外乎:别人都报了,朋友推荐说好之类的。喜乐的幼儿园放学以后也有兴趣班,这个学期是:思维游戏、面塑和科学小实验。
有好多孩子三样都报了,周一到周四放学以后就留在学校里继续上兴趣班。一个家长告诉袋鼠妈妈:“我都给他报啦。反正回家也是看电视,还不如给他多学点。”所以,因为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家长不知道该怎么陪孩子玩,就选择了兴趣班。
到底该怎么选择兴趣班呢?
谈到该如何选择兴趣班,袋鼠妈妈就必须鼓励各位家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养育目标。为什么一个孩子一定要会一样乐器呢?为什么女孩子要会弹琴或者跳舞才好呢?有时候家长给孩子报一些班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让孩子替父母完成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心愿。这些不单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非常可怕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挫折感。
一个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出生的时候里面就已经有一些设定好的东西:例如外向内向、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家长养育一个孩子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意愿,或者所谓的成功(学历、名誉、地位、金钱)。袋鼠妈妈养育喜乐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喜乐成为她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有的是玫瑰,有的是兰花,有的是蒲公英或者狗尾草。父母要做的是尽量提供自由和尊重的环境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或者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玫瑰有玫瑰的香味和美,也有其独特的刺,兰花有自己低调的清新,狗尾草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如果你的孩子内向,你会担心这个孩子不够大方怕他不适应社会吗?如果你的孩子是谨慎型的,你会担心他过于胆小吗?父母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当一个孩子被爱和接纳后,她里面自然会有能力进行自我发展。当然,我们要做好准备:孩子的自我发展可能和我们所期待的,或者和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不一样。
袋鼠妈妈给喜乐报了科学小实验。因为喜乐从小我就带她做实验,她非常喜欢。喜乐经常主动要求做实验,后来因为袋鼠妈妈找不到一些实验的材料,就没有继续了。现在幼儿园里有这样的特色班,刚好满足了喜乐的需要。
每个星期六喜乐还在鲜老师那里学习画画。袋鼠妈妈做这样的选择处于两点:1. 喜乐非常喜欢画画。她经常在家里自己创作一些作品,有时候一口气画五六张也不觉得累。有时候她哪儿也不想去,只想呆在家里画画。2. 鲜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会教美术的老师。她的学生不考级,她的课不一定画画,她会带孩子们观察、玩美术游戏、还有读故事书。这样的理念完全和袋鼠妈妈的一致。喜乐在那里每次都会待到最后一个走,因为太投入而忘记了时间。
回到弹钢琴。喜乐的好朋友的妈妈问:“如果喜乐喜欢弹钢琴你会让她学吗?”袋鼠妈妈回答:“喜乐会不会什么乐器对于我和她爸爸来说一点不重要。我们最关心的是她是否快乐。”
报名的时候不能够让孩子自己决定。因为孩子太小,还不能够单独为这些大事做决定。例如一个女孩喜欢弹钢琴,父母就满足要求给孩子买琴。但是,一旦开始了痛苦的练琴以后,也许那个孩子就会说:“妈妈,我不想学了。”喜乐自己要求学面塑。但是上学期袋鼠妈妈观察到面塑班的孩子做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意味着老师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具体的东西,并且要求孩子照着去做。这跟袋鼠妈妈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理念不符,所以没给喜乐报。真正好的老师的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应该是每个人的不一样才对。因为每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一件艺术品应该是作者内心的表达,所以每个孩子的作品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喜乐自己不能够判断老师水平的高低,当然得由妈妈来做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