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很多孩子从小“没有花钱概念”或者“乱花钱”,对以后的理财能力会造成影响。
第二,中国很多孩子从小乱花钱是家长不信任自己和不信任孩子的表现,不是孩子乱花钱,是孩子没有自主支配钱的机会,这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集中体现。
第三,孩子没有花钱概念,可能是家长包办太多的结果,是家长剥夺孩子责任的集中体现。
第四,急功近利,让人痛心。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人拜金、急功近利,其中也包括很多家长。家长在极大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不够,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多孩子失去了人生目标,没有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得到物质的快乐,没有了欲望和生活动力……大量的孩子“磨蹭”“马虎”“不上进”“没自信”,可能都是因为物质条件过剩造成的。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给好孩子零花钱很重要。通过给零花钱这件小事,家长们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正确花钱,从而学会生活。家长们可以通过“事前约定”的方式来给孩子零花钱。
·约定一:定期给孩子零花钱
根据孩子年龄和家庭条件的不同,按周给孩子零花钱(学龄前的孩子,最好从20元开始,将钱换成硬币,由父母保存,支配权归孩子,这样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不用背口诀就完全掌握,而且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约定二:孩子的零花钱=大钱+零用钱
孩子的钱=大钱+零用钱。大钱包括压岁钱或节日亲戚给的礼金,大钱存入银行,存折孩子保管,密码家长保存,零用钱按周支给孩子。
·约定三:把孩子的开销分成三类
全家讨论,把孩子所有的开销分成三类——该花的,不该花的,可花可不花的。该花的钱全由爸爸妈妈出,例如早餐、每月买一次新衣服、每三个月买一双鞋……不该花的钱用孩子自己的零用钱,如果不够,孩子可以攒零用钱,例如孩子突发奇想要买一个小汽车,但家里已经有了很多小汽车,让他自己出钱买。可花可不花的钱,由孩子提出要买的理由,全家讨论,决定权在家长,如果家长同意买,家长出一半钱,孩子出一半钱,孩子的那一半钱可以从“大钱”中出。
·约定四:确定购物的时间
全家确定购物的时间,例如每周六上午8:00-11:00或每周日下午3:00-6:00,其余时间没有特殊原因不购物,每周在正式购物之前,大家想买什么可以写下来,记在专门的纸或本子上。这样做有几个好处,其一,家长很轻松,不需要随时给孩子买东西;其二,很多孩子周一想买的东西,到周三可能就不想买了,避免冲动消费;其三,孩子开始有计划地生活。
·约定五:确定惩罚机制
约定好的事情坚决执行,出现问题协商惩罚机制,例如剥夺孩子支配几周零用钱的权利。
智力正常,个性成才,决定一个孩子最终成功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控制力、上进心、意志力这六项品质。个性品质的培养只有融入家庭生活中才能有效,通过对零花钱的管理,避免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把责任还给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有了控制力、意志力,就会慢慢地开始自信和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