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因为那是时光。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因为那是记忆。青春,是一场伤痛,赶不走了,因为那是怀念。
与别人的青春相比,我的青春没有几分精彩与辉煌的色彩,显得那么暗淡无光,中专是我跨过最高等的院校,大学生活在我心里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天堂。70年代末期的我们已经步入中年,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渐渐的把我们锋利的棱角磨去,变的日渐圆滑,与青春有关的两个字似乎已经快沾不上边,去商场购物,会觉的这个太年轻,不适合,那个颜色太艳,穿上是装嫩,而在曾经年少时,即便是街边小摊的廉价衣服,穿上也是青春逼人,与陌生人有交集时,被唤做大姐的时候越来越多,起初很不习惯,慢慢的,发现,社会的中坚力量已逐渐都是80和90后,70后的可不就是大哥大姐了,于是,慢慢的学会适应,接受,坦然面对。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每一次整理思绪都有新的幸福感觉,生活无常,情怀依旧,青春虽逝,美丽依存。
岁月的河流太匆匆又太漫长,大部分的人与事都会被无情地冲走并日渐的模糊,但是,与青春有关的一切,总会沉淀到河底,成为我们人生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尘封在脑海深处,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上课逃课、不认真听讲、跟老师斗嘴、去夜市吃串串香、花高价拍艺术照、学溜汗冰、偷溜去别的同学学校搞聚会,美其名曰“搞考察”,成群结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游玩,借故说是给自己心灵放个长假…,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感觉就是活生生拿着父母给的辛苦血汗钱去挥霍,好一个虚度时光的年龄。
1998那年秋季,是在我们那个市里上的一个师大的附属中专班,学的是广告专业,班上的同学也都来自周边不同的市,大部份都是来自农村乡下的,不过,同学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我那个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是由我在深圳做工的姐姐给我邮寄,每个月800元,相比之下,我同学们面前表现得也很阔绰。印象中有名来自甘孜阿坝州的男生,因为他是属于少数民族那边的,与我们说话的口音都有很大的区别,家里估计条件也不是很好,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是见他穿那一两件衣服,该男生勤奋好学,在班上做啥事也挺积极的,老师也经常表扬他,人也长得不丑,挺上进的一个小伙子。但是在我眼里,我就见他不顺眼,甚至不想多跟他说一句话。但同学们却经常拿我跟他一起开玩笑,那个时候班上有几个女生是跟大二的几个有谈恋爱的,可能平时他们见我们没有桃色新闻来增添笑料,就把我与他扯到了一起,再加上他对别人表现出很喜欢我,说我人很稳重,是他喜欢的对象,在同学的众怂恿之下,他给我写了很长很长的一封信,信里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把我吹得跟天上的仙女那么漂亮,性格是如何如何的温柔,还说以后要把我带他们彝族去,穿上他们那里的古典民族服装,戴那里最漂亮的头饰等等,后来,托班上一名调皮的男生转交到我手里,更过火的是,全班同学在学校的天台上把我的名字与他的名字圈在了一起,还说什么喜结良缘之类的字眼。可以想像我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气愤,没有被他这一往情深的信感动的一把鼻子一把泪的,记得我是在上第三课的时候,我就直接把那封信交给了我们的班主任手里。
结果当然不用我说了,他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弄巧成拙,本来我跟他之前是少言,到后来我们几乎像仇人一样,他也觉得我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扫了他的脸面,自从我们毕业,我们也没再说过一句。前些年,我听我的另一个同学说他现在南充市里开了饭店,娶了个本地老婆,但俩人关系不是很好,老是吵架。直到现在,我不清楚他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日子过得怎么样?只是慢慢想来,我那时也做得太过火了些,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青春时期所做的蠢动事吧~~~
后来毕业后与几名女同学被学校推荐到东莞一家日企去实习,那时候我还没有办好身份证,由于企业全封闭式管理,严格的上班管理制度,在学校过管了好日子的我们受不了工厂的约束,吃不管南方的甜食饭菜,才做了一个星期,连家里的户口薄都还压在那家企业,个个都没要,我们几个就像小偷一样连夜地给潜逃了出来。
来到姐姐的公司,有他们的照顾,我啥也不用操心,跟他们一起上下班,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半年后,与老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多次被姐夫阻止,俩人反而却爱得如胶似漆,那段酸楚的岁月我早已将它尘封,不愿再提起,都说了,只有经历很多风雨的人,才懂得这份情感来之不易,N年后的我们,在家人及亲戚的百般阻挠下,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我们有了可爱的毅仔,从此过上了属于我们的甜蜜小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些美好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岁月也早已经磨平我的棱角,使我变得更成熟稳重了。
再见了,那些美的青春!就让它成为我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