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接连遇到两位同学说起自己孩子难教育的问题。两个家庭对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再加上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和我家的一样,不禁让我也担忧起来。
其中一位女同学,她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说起他,她气不打一处来。对此,我很惊讶。这位女同学当初可是我班才女呀,成绩一流,非常聪明。不是说男孩的智力完全遗传母亲的吗?她的孩子应该非常聪明的呀!但据她说,孩子一点也不想学习,现在成绩是一塌糊涂,每次给他说题目,她都是气得想揍他。孩子爸爸说孩子有学习困难症,并从网上搜索对照症状非常相似。我问,那你俩的教育理念相似吗?她说,差距比较大。孩子他爸认为,对孩子要宽容,特别是孩子有学习困难症的情况下,更要差不多就行了。而且孩子的爸爸认为,现在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学前的时候让孩子学钢琴造成的,当初,孩子不愿意学,妈妈却非要孩子学,造成逆反。而同学却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要从小树规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同学是比较严谨比较严格的那种。另外同学还说到,孩子在哪个学校上真的无所谓,她的孩子就是在淮北所谓最好的学校——第一小学。但现在认识到,在哪里上都无所谓,关键在孩子。
另一位男同学,应该是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妈妈也是分歧比较大。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也在一小上,但妈妈要求严格,天天为孩子做作业发生争吵,嫌孩子太磨蹭,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我这位男同学非常不理解,认为太严,造成夫妻有时关系也紧张。
接连遇到两位同学的诉说,不禁让我对未来成成的教育也心生担忧。很多家长不是和他们的教育理念都非常相似吗?是的,要从小立规矩,要从小养成好习惯,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孩子如今的现状呢?他们的今天会不会是成成的明天?现在我有时候似乎也能看出这样的苗头,比如妈妈要求成成画画或写拼音或写算术时,有时要求会很严格,成成会很生气,眼泪时不常的就会流出来。当然此时妈妈也会非常生气。
昨晚我和成妈沟通此事,说起同学的故事。我和成妈做了分析和交流。
一、理性看待孩子的磨蹭与分心。多数孩子做作业时,都会多次中断做一些或说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让家长甚为着急。我觉得这需要纠正,但不必过于急迫,更不必上纲上线。反过来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会不会也是挺磨蹭呢?而且这还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更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然后再想想自己,会不会现在我们大人在做某事时也会分心?这样一想,我们对待孩子的分心可能就会更加温和些、更加客观些,大人况且做不到,为什么对孩子如此苛责?
二、严父慈母”正在被“严母慈父”所取代,现代社会爸爸对孩子相对宽容,而越来越多的妈妈则扮演着“虎妈”的角色,时常会出现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我认为,对孩子的宽严要适度。还是那句话,孩子毕竟是孩子。成妈认为,自己要求并没有特别严格。我也认为,成妈总体上也是随和的宽容的而且相对有耐心的。
三、“我和成妈的教育理念接近。就是既要立规矩,又要民主和宽容。现在有些事情我们开始让成成自己动手去做,比如书包自己背,碗自己端等等,虽然有时候不免会代劳,但尽量有意识地让他去做。成成还算比较配合。
四、成成既知道我非常喜欢他,又有时候保持着我的威严。我不吝啬表达对成成的喜欢,同时又经常问成成,咱俩是不是一对好朋友,每当这时,成成都会轻轻地点点头。但当成成特别不听话的时候,我也会发脾气,呵斥成成,成成也会害怕。但总体上关系是轻松的融洽的。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从网上找到,也贴在这里。
一个少年的蹦极 2010-05-29 05:29: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周末,一个朋友约我去十渡玩。 十渡水多,更有蹦极这样高刺激的运动项目,很多人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天来这里耍水。至于蹦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观赏项目,不是谁都敢从50米的高空跳下来的。 我跟我的朋友相交已有10年,第一次去他家时,他的儿子才5岁,叫范一郎,动不动就爬到他爸的脖子上骑着,拿一把木刀挥舞。父子俩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现在范一郎已经15岁了,个头长得比他爸还高。 中国家庭有一个普遍现象,儿子越大,越跟父亲呛呛。我这位朋友也一样,他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范一郎就总是跟他对着干,两人老较劲,听说有好几次,两人还差点动手,父亲说不认儿子,儿子也说不认父亲,搞得父子关系颇为紧张。他老婆夹在中间,一边是儿子,一边是老公,不知道该怎么劝才好。 这次去十渡,范一郎本不想来,他妈说:“这是你爸请他多年的朋友,给你爸一个面子,你要是这么不懂事,妈也不认你了!” 儿子在妈面前很乖巧,怕妈生气,就跟着来了。 车上,他们父子俩还是相互憋着,谁也不理谁。快到十渡的时候,我为了打破僵局,就说:“一郎,你敢不敢蹦极?” 范一郎还没有说话,我那朋友先开口了,用轻蔑的口气说:“就他?还没见过他有这份勇气呢。温室里的花朵,长大了有什么用!” 范一郎没有说话,把脸扭到一边,满脸不屑一顾。 他老婆说:“有你这样说儿子的吗?那么高那么危险,出了事怎么办?” 说着话,车已进了停车场。 我们下了车,范一郎一声不吭,径直到售票口去买票,然后坐缆车到了蹦极台上。 我们三个大人就站在下面静静地看着。 范一郎站在50米高的蹦极台上,因为太远,我们只能隐约看得见他身上衣服的颜色。但范一郎在高音喇叭里的声音却十分洪亮清楚:“我叫范一郎,今年15岁,特意来为某个男人蹦极,请你睁大眼睛看好了!”一字一句,在十渡的上空回响。岸上的游客和水中竹筏上的人,都一齐望着跳台上的范一郎。 服务员的声音也跟着从话筒传出来:“那个男人是谁?” 范一郎说:“我爸!” 然后,我们看见,范一郎从台上一跃而下,他展开双臂,像一只鹰,俯冲而下! 朋友的老婆尖叫一声:“儿子!”早已泪流满面,她一边抹泪,一边说:“他是不想让你朋友觉得,你有那么一个窝囊的儿子!” 我这朋友没有吭声,只是使劲地捏着下巴。当小艇把范一郎载到岸边,朋友第一个上前抱住范一郎,将他搂在怀里。我看见,他把他儿子搂在怀里的一瞬间,泪水奔涌而出。 朋友对我说:“我突然发现他长大了。” 去其他地方玩的时候,两人还是绷着,谁也不理谁。我就想起一句老话,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及关于血脉的种种解释。 15岁少年范一郎这次蹦极,让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上一代人不必为下一代人操心过多,他们自有他们的分寸。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