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星期二,成成放假已经一个星期了。
早上不到六点钟,我起床,成成竟跟着就起来了,这孩子总是觉少。进入七月的淮北,尽管昨天才下了场不小的雨,但天气依然闷热,我和成成走上我们家的平台,玩了会儿,就开始感觉有点微微出汗。这时成成要骑到我的脖子上,在平时我都会同意的,就在昨晚,我们还玩了这个游戏。但是现在,我身上都是汗,就不想让他骑。他很不高兴,追着缠着,过了好一会儿,看我没有同意的意思,成成很伤心。最后竟说“坏爸爸”,“我不让你进家了”,说着,就走进屋,把平台的门给销上。我有点生气,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不能有半点不如意。我吓唬他,必须把门开开。这时,大姑在旁边说,快开开,不然爸爸就把门跺开。我只好顺着大姑的话说,“再不开门,我就跺门了”。其实,如果不是大姑说“跺门”两个字,我是绝对不会说的,显得太暴力了,这样的形象也不好。而且,我也不希望成成受此影响,并进而模仿。都说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长大后的言谈举止、性格特点,其实都有父母的影子。
但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被这如此暴力的言词吓住了,真的很管用。或许是他想像,如果门被跺开,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场景。孩子听到“要跺门”,立刻对我说,“那你不许生气”,我当然顺水推舟,说,“我不生气”,“那你笑笑”,成成说。我隔着窗户,对着成成露出一个虽然还有点僵硬,但绝对是和善的笑。成成把门打开了,依然泪眼婆娑,神态委屈,嘴角上撇,令人心生怜爱。我顺势把成成抱在怀里,然后抱下楼,站到楼下的阳台旁,看着窗外,我说,成成,爸爸告诉你,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你想得到的就一定能得到,以后你还会有得不到的东西,你要学会承受。成成点点头,似乎听明白了,抱得我也更紧了,亲子关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还想,以后,我还要教会他对别人说“不”,这个等下一次合适的机会再说吧。
我把这件小事说给成妈听,成妈说起了李玫瑾老师分析李天一的教育问题,就是从小家长缺乏说“不”,如果你小时候不对孩子说“不”,那么长大了法律就要对孩子说“不”。我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我上网把关于李玫瑾老师的分析搜索出来,正好也贴在这里。
我对李天一犯罪心理问题的分析
(2013-03-08 10:37:51)
李天一的案情已经非常清楚了。同时,关于他为什么犯罪——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分析与精辟的见解。我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解剖的个案,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李天一显现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代表之一:家庭完整。与许多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相比,李天一有着非常爱他的爸爸、妈妈。而且,他的父母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陪伴他成长。这理应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类似于这样的完整家庭养育的孩子出现违法犯罪的并非李天一这一孤立的个案。
代表之二:衣食充足。与许多贫困家庭不同,贫困,常常让有爱心的父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离开年幼的孩子去打工,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或学习需求,甚至因家庭的贫困,一些天赋极优秀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相反,他们放弃学业后去做最简单的打工养家,流于平庸。与他们相比,李天一不知自己有多幸运。
代表之三:教育丰富。有关李天一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四岁参与中国申奥活动(可受到爱国教育),从小跟着父亲唱红歌(可受到正面影响——他父亲的话),四岁学钢琴并达到获奖水平(艺术在熏陶修养),八岁习书法并练到获奖水平(书法可让人凝神静气,也可起到修养作用),十岁练冰球并参加多项比赛,其小到中学的读书学校都是重点学校(属于优质教育),此外,他从小在父母的带领下结交许多朋友,他的社会性发展也很好(以至强奸都与别人合伙实施)。如果说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话(一般“德”是抽象的,而且我们教育中也常以“爱国”、“关心集体”为主要评估点,就此而言,李天一也算具备了),其他四项都是具体的,那么,五分教育,他至少已经占了四分以上。
——所以,他的父母一定不明白:我们给了他这么好的成长环境,他为什么会出现违法直至犯罪的心理问题?其实,对于这一困惑,极需答案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
我从网上看到许多人对李天一犯罪原因分析时都指出了这点:是他父母对他的溺爱害了他!对此我完全赞同。
问题在于:溺爱怎么能抵消从小学到中学、12年、至少几十位重点学校专业教育家的教育?溺爱怎么能抵消四岁就开始的文艺熏陶?书法修养?体育练就?他的心理问题源于什么?出现在他人生的什么环节或时间呢?简单地解释:李天一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性格”出了问题;发生时间是在他12岁之前,尤其是6岁之前。
性格,在心理学上有许多的论述,若以关键词介绍,即后天形成的、终身的、社会行为方式。理解性格,最好的比喻是言语。人生下来时都不会说话,言语首先是后天形成。但是,后天的不同年龄其言语学习发展有明显的差别。一般6岁前的言语俗称母语,一旦学会终身不忘。尽管18岁之后,30岁之后,50岁之后我们仍可学言语,但终身性越来越弱,学完了不用就忘记。因此,6岁前的母语不会轻易忘记,同理,也不会轻易被改变、被消失。性格亦同。这一比喻告诉我们:性格教育必须从6岁前就要有意进行培养。
其次,社会行为方式不同于人的许多行为,如智力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系统的教育开发;气质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而性格则取决于孩子与身边人的互动,即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基于情感、言语。当一个孩子有充分的爱他自然就会有良好的言语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但是,情感、言语、社会性仍不能决定人的性格。决定人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父母几方面的有意而为:
一是6岁前对他说不。在孩子刚会说话、表现执意、哭闹时,父母要有意地对他说“不行”。这一时间就在人的2-3岁。找个他任性的事情,狠下心来,看着他,让他哭个痛快。以无声静观让孩子知道:哭闹没有任何用处。这是让他知道你的态度:你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我说不行,你闹就没用!这是有意培养孩子的克制性。
二是在6岁前有意对他进行延迟满足。方法是有意带他去商店,看完一个玩具不要当天买回,要让他知道:这玩具的钱相当于家庭什么样的开支。若要买需要等爹妈上班挣钱,需要家里节省开支,计划后才能买回。延迟满足就是有意地培养孩子的耐性。
三是在6岁之前对他进行诱惑训练。方法是给他两天的零嘴食物让他自己决定怎么吃,并在他克制后奖励,在他缺乏克制后匮乏,让他知道,面对诱惑要先自我权衡利弊,然后克制自我,这样才有更多的利益。为了明天必须克制今天的欲望满足。
心理学的研究还有很多的方法(详细内容可上网看我关于心理抚养的视频与博文)。
性格培养主要发生于6岁之前,主要由父母实施。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对他说不,恐怕他大了以后就会遇到法律对他说不;如果他没有被延迟满足,他大了以后就会随欲望而动;如果他没有经过诱惑训练,他长大后就会不计后果,肆意妄为。
李天一恰恰缺乏的就是这几项基本的家庭教育,缺少了这几点“决定终身的性格培养”。而且,基础的性格培养一旦错过,人的性格缺陷也就形成。这种形成如同母语一般,不可退回,不可逆转。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上次违法行为被劳教后行为方式并没有改变、没有消失的原因;半年后他又一次重演肆意行为。在此补充一个观点:李天一的少年劳教与他第二次犯罪没有因果关系;相反,他性格培养的缺陷与他的犯罪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大家会问: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这种性格缺陷怎么办?乐观地说,18岁之前、21岁之前,父母和外界的“有意而为”可能还有“一些改变的希望”,但是,如果到成年,——回答是不容乐观,要做好长期准备。矫正人格的缺陷如同治疗生理上的慢性疾病。去根较难。需要医生的治疗、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自己的有意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此,本文希望以此案的分析给相类似的家庭和父母一个提醒,对于孩子的教育,仅有爱还不够。如同健康需要养生知识一样;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人的知识,了解犯罪心理问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