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感悟(转载)

13/09/16 22:05:40 标签:家长学校

(以下是我园以为中班孩子的家长写的育儿心得,与我班家长共同分享学习)

 

写在李润泽小朋友升入中班之际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而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合而成的,在当今中国式的家庭中,子女始终居于中心位置。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父严、母慈、子孝,虽然未必完全契合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充满温情祥和的氛围,在很大的程度上维系于父母与子女能否积极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 

一个真诚与快乐的家庭必定是有信仰的家庭,此处的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指秉持的一些共同理念、信守的一些共同准则,如感恩、宽容、从容、重视亲情等。在当今“家庭观念”日益沦落,中华民族所持有的传统伦理及文化价值观濒临“破产”的边缘之际,对于“家有娇儿初长成”的我们,更有必要探讨父母与子女之人伦关系,以此夯实孩子的成长之基。 

学会感恩

现在的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爱熟视无睹。认为大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享受这份爱也是受之无愧的。因此,在孩子身上那种“感受爱的能力缺失”随处可见,满足其愿望肯定不记得,不能遂其心意定会铭记于心。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溺爱,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轻易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只知索取,不懂回报。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唯我独尊,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完善。因此,我认为父母除了与子女分享快乐、“供给无乏”以外,也应让他们有机会分担家务,对于幼儿就是要让他们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这样,孩子便能养成节俭、勤力、独立的美德。子女也可体会到父母所供给的物质享受是从节衣节食、辛勤劳动中得来的。受了父母的恩惠,当然要感恩、回报。不如此,不足以使其懂得感恩、知道感恩、学会感恩,并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其中,平时的点滴教育是感恩的起点,父母的榜样和示范是子女学会感恩的关键。只有父母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有感情、有爱心、有灵性、懂得感恩的人。

要从容

当今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一切都可做商品,行得通的是利益法则,多的是锱铢必较。说起从容,很多成人都无法做到,遑论幼儿了。但是偏偏从容是这个社会提升“幸福指数”的必备“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容是一种态度、一种风度、一种气质,从容又是一种积淀、一种境界、一种洒脱,它内敛而不张扬,端庄而不做作,让人心生敬意,

要教会孩子从容面对利益,从容面对诱惑。利益伴随诱惑,而有诱惑就必有欲望,它们就如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如果将人的一生看作是一次旅程,从出生到学会走路、从幼儿班到学生、从青年到老态龙钟,始终面临各种欲望的诱惑。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应善于对孩子说不,帮助子女学会克制欲望,从容面对诱惑。比如说,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只能买一样东西,让他自己选择。这样的次数多了,带孩子逛超市的效率也高多了,因为鲜有自己的多个愿望同时被满足的经历,所以孩子已不再会像当初那样怀抱一大堆东西不知如何取舍,而是心无旁骛直奔目标。

要教会孩子从容面对输赢、从容面对挫折。要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增加他们的逆境商,让孩子敢于、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要担心挫折,应该担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逆境,有些人能乐观对待,有些人可能一蹶不振。对待逆境的不同反应,可以追溯到儿时的教育。为人父母,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环境,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惟恐让子女受一点儿精神或情绪上的不良刺激,总是呵护备至。可是这样养大的孩子面对困难容易不知所措,容易退缩、失败。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常常会有挫折、失败和难题;挫折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挫折不是永远的失败;面对挫折要乐观向上,挫折越大,情绪越应饱满;遇到挫折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努力能使挫折转变为成功。

要学会宽容与理解

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如果父母教会孩子学会宽容,那么他就掌握了跟任何人交往的一种智慧。学会了宽容,就有了一份很好的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让人的生活快乐。

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家长首先要学会包容孩子,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你可以不赞赏,但要做到接纳。尽管你不同意孩子的某些做法,但要首先试着包容,并努力以示范来引导孩子学会包容。

“仁者爱人”,仁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人对事的宽容就是一种“仁”。宽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但更重要的,宽容也是一个孩子在社会上健康发展的能力。它是一个社会人必需和必备的智慧,家长应该注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会孩子宽容。

如果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发生了不愉快,可以告诉孩子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但是最好首先要立足于自己去解决。因为如果依靠家长和老师的力量,在家长和老师不在的时候冲突可能就会更激烈。其实,更好的方法就是首先要让孩子从心底里能原谅与他发生矛盾的同学,改变对方的态度才是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样的做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孩子能够宽容地对待他的伙伴,宽容地对待他们有过的不愉快经历。请老师提供帮助并不是解决孩子间冲突的根本办法,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得靠孩子自己。对于家长来讲,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出面去替孩子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宽容之心,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其实,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就完全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这种话语上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宽容。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宽容精神呢?首先,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能带来宽恕,宽恕能带来和谐。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其次,教会孩子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中国有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第三,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感受美好。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

要懂得亲情的可贵

良好的亲情关系,肯定能带给家庭成员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家庭可以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也可以让儿女有健全的心智成长,这要看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如何。

良好的亲情关系应如何建立呢?佛教《善生经》里说:“身为子女,凡所有为应先白父母”。父母所累积的知识与经验能带给子女很多启示,为何我们不引导孩子将自己的计划、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坦诚于父母?我想,子女若能常与父母交谈、商量,不仅能得到宝贵的意见,也可避免让父母产生疑惑与不必要的担心。只要父母肯以开明的态度去看待子女,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协助孩子的机会,这必定可以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若想子女常与父母交心,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尝试和孩子做朋友;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即父母只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所有人”,“所有”不是家长的权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才是家长的权利,当然也是义务;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适当放“权”,尝试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判断。

结 语

父母是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助力、最好的朋友,父母与子女是一家人,有义务和责任在孩提时就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互助互爱、互相接纳、互相肯定之下为幸福家庭铺路。因为,充满温情的家庭,有赖于所有家庭成员同心协力去创造、维持与改造。

        

                       李伟奇

                   2013910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