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培训计划-辨别是非

08/03/14 08:45:33 标签:成人教育培训计划-辨别是非

 

家庭是小孩从小生长的环境,父母就成了小孩社会化的重要人物,加上小孩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在诸多好的行为当中,小孩认错与明辨是非能力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认错与明辨是非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正如前面说过,小孩表现的行为偶尔有好的与不好的,他怎么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呢?这就是明辨是非的问题了。行为的好与不好是逐渐发展且较为抽象的观念,如同态度、价值观亦然,所以要小孩认错,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自然承认自己是错,进而发展好的行为,以及正确的态度、观念和价值观。

赞许与纠正中说明理由
一般较小的小孩,当他们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宜加以赞许,因为赞许是种愉快的经验,致使小孩重复这种被赞许的行为。同理,当孩子表现出不好的行为时,也应予以改过,而和获得赞许的行为比较,要求改过的行为是较不会重复去做的。

在对小孩行为表现好与不好的赞许与纠正的同时,如果再加以说明理由,也许会更能使小孩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那样做是不好的,可能比只对小孩行为加以赞许或纠正更有效。

因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可能须视小孩对理由的了解程度而定。解释与说明理由,在使小孩认错、明辨是非上是非常重要的,对年幼的小孩而言,理想的解释应简单、具体、明确、且针对结果。如果父母能使得小孩有点怕,如「我很生气,你拿别人的玩具」,也是很有效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
谈到父母因小孩做错而生气,使小孩感到有点怕,为什么是有效的呢?原来父母与子女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会觉得被一个平常非常喜爱与关心他的父母责备是件难过的事,孩子觉得似乎父母对他的爱已被剥夺。为了获得父母的喜爱与关心,他可能不再做父母认为不该做的事,从而知道什么是父母认为应该做的事,这其实是来自子女对父母的认同使然。

小孩一则要像父母一样,如此父母会更加喜爱与关心他,再则为保有已拥有的喜爱与关心,也会极力做父母认为应该做的,不做父母认为不应该做的,以致学习到认错、明辨是非。

观察他人学习是非
有时小孩行为的对错与明辨是非是经由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到,例如看见父母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如家中的兄姐)的行为加以赞许,或予以纠正,年幼的小孩也会识别那些行为是会获得父母赞许的,那些行为是会被父母要求改过的。

虽然他自己并没有表现该被赞许或要求改过的行为。但经由这种方式学习到的辨认行为的对错,并对错的行为加以抑制的现象,就是观察学习或称模仿学习。因此在教导小孩认错、明辨是非上,提供表现社会期望行为的楷模,使小孩经由观察而模仿之也是可行之道,套句教育上常说的,就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灵活应用原则
综合以上的说明,做父母的可在小孩表现好的行为时给予赞许,表现不好的行为时予以纠正,并同时说明行为对错的理由,使小孩由知而行,至于。亲子互动的品质,除了对小孩表现喜爱与关心外,并且对敏感小孩所发出的需求,给予即刻、可靠的响应。

父母也提供适中的刺激,以帮助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愉快地、微笑地与孩子嬉戏,常常温和地拥抱孩子,欣赏照顾孩子的点点滴滴。如此小孩在获得父母喜爱与关心,向父母的行为、观念、态度、甚至价值观认同,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能作小孩的表率,使小孩经由观察进而模仿之。

凡此种种都是父母可以灵活运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的,这样从小自行为表现开始,使得小孩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以至于逐渐发展较为抽象的观念、态度、及价值观,如此就可以养成小孩认错,明辨是非了。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