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培训计划-应对进退(1)

08/03/14 08:47:22 标签:

   礼貌的人,为人父母必须有以下正确的观念: 父母的准备工作一、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如果我们大人对自己的长辈有礼貌,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对他人也学会客气问好,温文有礼相待。 印象中有一则孝顺的故事,最能说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故事中提到有一对成家的夫妇,每天都用破碗装家中剩饭给自己的父母吃,日子久了,有一天,他们那幼小的儿子突然顿悟的告诉这对夫妇说:“爸爸、妈妈,以后你们不要把这个破碗丢掉,因为我也要用这个东西盛剩饭给你们吃,孝顺你们哦!” 多滑稽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啊!在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中强调,儿童的行为,会透过社会化的过程中观察,去模仿或认同某一种「楷模」,如果此楷模和其关系越密切,儿童学习的印象越深刻。故不管是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会铭印在儿童心中,内化成长大后的模式。由于儿童对父母──此「亲密楷模」是如此的信赖,相对的,对儿童的行为塑造,更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二、正确的提示:孩子在面对初见面的长辈、亲友时,总是会惊惶失措,忘了该说什么,此时父母可正确的提示,加上吸引其开口问候的说明。譬如:「哦!这是奶奶,叫奶奶好,奶奶做得蛋糕最好吃了,而且好疼宝宝哦!」孩子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提示,那么「奶奶好!」三个字就会很轻松得叫出来,再摸摸他的头,当孩子初次表现有礼貌的行为受到大人赞赏,会鼓舞他再次尝试、努力,长期下来,对待他人,就会养成有礼貌的问候习惯。 在正确的提示观念上,包含二种原则: (一)不要过度要求孩子立即表达态度很多父母,总是很急迫地希望孩子,马上就会主动和他人打招呼,而且孩子如果不愿意,就采取强迫态度,如:「赶快来,叫阿姨好,快点!」,要知孩子愿意和他人接触,建立友谊关系是必须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所以为人父母者,应用温和的语气鼓励,事后称赞而增强孩子有礼貌的行为,才更有效。 切忌是有些父母,不知孩子感到害羞,等不及孩子的响应,又冲动的骂孩子,或在他人面前,对孩子做人身攻击。如:“快点叫啊,要死了,怎么动作慢吞吞,欠揍啊!又没有给你生成哑吧,为何不开口呢?”这就是一种「抑苗阻长」的大不当态度,会压迫孩子逃离人群,拒绝学习礼貌行为。 (二)不要让孩子对他人不闻不问有些家庭,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或漠不关心,故孩子进出客厅,都对客人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由走动、进出,完全对客人不闻不问,这是做父母者,应该改正的心态。提醒孩子对客人打招呼,是对客人的尊重,又可让孩子养成和人问候的好习惯,以后长大,对个人人际关系更有助益,主客尽欢,且教育意义深远。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