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20/09/10 17:09:42 标签:宝宝早教

妈妈生气——孩子赶紧道歉: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妈妈很累——孩子立马给妈妈揉肩捶背:妈妈辛苦了;


妈妈沉默——孩子战战兢兢地不敢玩也不敢动。


你一定很惊讶,世上居然有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你想要吗? 


其实这种「乖巧懂事」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就是违背自己的意愿按别人的意愿行事,做别人期望做的事情。 


这种上瘾的讨好行为,在一部电影里面被诠释的非常到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角松子,经常做着白雪公主的美梦。 


父亲把全部心思放在生病的妹妹身上,连笑容都少有。常年不得父爱的松子,意外发现学小丑扮鬼脸可以让父亲笑,便每天这样逗父亲。 


松子乐此不疲的做着奇怪的嘴脸,并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最讽刺的是:她生性善良,一生不断地讨好别人,却也不断地被嫌弃、被欺骗,甚至因为误杀他人锒铛入狱。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好人总是不错的。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如白纸一般的孩子也会成为讨好型人格吗?答案为是的。 


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年纪小小的,却非常的「懂事」,大人一言一行他们都能猜透大人的心思。 有的父母会感觉孩子这样是好事,甚至还会沾沾自喜。 


却不知,孩子一旦形成这种讨好型人格,那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是很大的。 


如果父母总是吼孩子、无端责骂孩子,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就会逼迫自己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去讨父母欢心。 


在孩子看来,只有自己「懂事」了父母才会喜欢自己,也才不会吵骂自己。 


 


讨好型人格」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那对孩子来说,不管什么事情,他们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别人感受,一味地迎合别人,活得更累不说,多数时候也是没有自我的。 


这样的孩子压力往往也更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而如果身边人不开心,他们就会感觉是自己的错,各种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生活。 


「讨好型人格」还会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时刻都穿着「盔甲」、戴着面具生活,因为活得很累,承受的压力更大,这样的孩子心理上往往也更容易出问题。 


而这些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很大的,所以说当孩子表现出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时,父母可别再盲目高兴了,尽早意识到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纠正,这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的人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爱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爱,不要在自己的任何付出前面加上附加条件,不要让孩子心存愧疚感。 


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为孩子付出时加上一句话,那就是「你不做好怎么对得起我为你付出的这些」。 


孩子其实是天然爱父母的,经常听惯这样的话的孩子,时间长了就会把父母所有的负面情绪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自己的错,爸妈才这么辛苦」。 


所以为了减轻父母的痛苦,孩子只能压抑自己的需求来讨好父母。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讨好型人格的性格。 


即便孩子犯了错,父母在批评教育后,也不忘了说一句「我依然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无条件地爱,让孩子内心获得满足,心里不会因为爱的匮乏,而去关注别人是否关爱他,也不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去讨好别人。 


不缺父母爱的孩子,心理才是自信和健康的。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严厉压抑的成长环境中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允许孩子犯错,一旦孩子被老师或者他人表扬就笑脸相迎,一旦受到批评就劈头盖脸地责骂。 


父母长期的高压和专制主义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引发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模式。 


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选择和参与意见的机会,即使意见不同,也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父母的想法更好,这样的有商有量,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心,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有自主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有主见,不会随便依附别人的想法,在有异议的时候,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多些欣赏和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长时间在否定式的教育下,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父母的肯定。 


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变得听话、懂事,得到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但实际上,孩子是胆怯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 


孩子每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时,父母应该细心聆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尽量与其保持一致。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父母只需为孩子提供自由平和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主体验人生的风景就好啦。 


对于孩子来说,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用心的陪伴。 几乎每一个问题小孩,都有童年时期「父母缺席」的烙印。 


所以再忙,也别忘了预留时间给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失去自我」倾向时,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安慰或疏导,帮助孩子做回自己。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纯粹的,像婴儿一样,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 


一旦陷入「讨好别人」的模式中,就会失去自我,失去遵从自己内心和自觉的勇气。 


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为了远离「讨好型人格」的深渊,父母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孩子: 


高兴就笑,难过就哭,喜欢就说出来,不想就拒绝。你不必过早地学会懂事和讨好,你值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就像有句歌词:「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