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胆大活泼的幼儿总是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的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不爱说话、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
在集体活动时,每到提问环节,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在自己的位置一动也不动。今天,静怡也没举手,我试着让她回答,他答的挺好。再看,最近上课时常常举手,神情很专注。因为她平时不怎么发言,所以见到她举手我会先请她回答,可一喊道她的名字,她立刻着急地将手放下了,并涨红了脸摇摇头。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了。
一般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偶尔也会请他们发言,而结果往往是: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是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紧张心理。像兴雨这样不举手但知道答案的也有极少的比例。我们老师要根据情况区别开来。有的家长往往会这么和孩子说 “上课是要认真听,要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有时,她也他们也会对老师说:“老师,你要经常喊我们家孩子,就是她不举手,你也可以让她发言,多锻炼锻炼她。”有时你叫他们是知道举手了,可他们对于问题的答案却不知道了。这让我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的胆子变的大一点,更加自信!
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爱举手的孩子都是胆子小的、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平时我应该多和他们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提出问题时,多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并用鼓励的话语让胆小的孩子们勇敢的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我都会给予他一定的鼓励;在集体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气氛。让不爱举手、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这样的教育才算真正收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