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听课笔记之二

08/09/19 08:44:41 标签:学校笔记

主题:一年级学生的家庭心理辅导     主讲人:沈群      主持人:张斌      记录人:一年四班程怿歌妈妈

 

我的收获:

1. 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重新成长。孩子成长家长不成长,会把孩子拖跨。

2. 女孩的参照对象是妈妈。(感觉压力很大)

3.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4. 养育孩子象养花一样。每一种花都不相同,何时该浇水、何时该施肥、何时该日照……都不尽相同,这需要养育者细心观察,因地制宜。

5. 孩子的名字对成长相当重要。孩子你喜欢你的名字吗?(怿是高兴快乐的意思,妈妈希望孩子是一首快乐的歌,自己快乐,也让身边能听到这首歌的人同样快乐)

6. 太安静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孩子有一点声音精力就无法集中。环境的噪音没有了,但内心的噪音却“蓄”成了。

7. 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差的孩子是批评出来的,有一半的道理。

8. 表扬要及时,批评和惩罚也要及时。奖励和惩罚的最好方式是利用孩子的“爱好”。

9. 家长陪读,只起督促作用。孩子不会的问题不要讲解。否则会把孩子的潜能压抑下去,孩子需要用压力来激发潜能。家长及时的解答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可以鼓励孩子去问老师。

10.多问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不要太关注学习。如让孩子学会观察,问孩子校园里一共有几个垃圾桶?把你们班的情况画出来给我看……

11.看《发展心理学》这本书

12.如果把玩沙子规定好时间等限制条件,孩子一样可以厌烦。因此学习不要有太大的限制。

 我的笔记:

一、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二、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需要直接地深入探讨。把结论直接告知即可。

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

3、一年级是孩子是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

4、具有一定程度被动性和强制性,任务完成要及时给予奖励。

5、从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6、对学习兴趣的不分化,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7、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

2、   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即理解性的记忆

3、   抽象记忆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特别是对于词

 

四、思维发展的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想10岁左右是转折期

低年级孩子借助直观来理解。三四年级重点加强逻辑思想。

 

五、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时间,教养,控制力三方面发生了变化。和孩子交往时间减少,控制力:6岁之前父母控制孩子,6-12岁共同控制,12岁以后自己控制。

 

六、同伴关系的发展

1、一年级:依从有权威人物的老师

1.  二年级开始同学交往开始增多,要有意培养孩子交往

2.  五六年级对老师和父母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集体观念开始形成,团队精神体现

 

七、孩子的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

 

八、欺负与被欺负

欺负是孩子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经常欺负别人的人今后会发展成暴力行为或行为失调。经常被欺负会情绪抑郁。语言欺负,心理欺负,行动欺负

原因:

1、男生欺负女生一般表现为喜欢。不一定是异性的喜欢,会很单纯。

2、有家庭暴力的孩子会有攻击性。

3、学校成绩的竞争,孩子受到批评和嘲笑,会让孩子产生欺负性质的发泄。

 

我的不满足

老师虽然讲了很多方面,每个方面也有很多条,但都受时间限制,没有把每个方面讲解充分。感觉可惜。要是能详尽一些就好了。

 我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及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讲座开始老师的第一句话是请家长考虑一下,对于孩子的入学,家长的心理准备有没有准备好。

我有准备!但越准备发现的问题越多;越准备感觉准备的越不充分。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那么教育的效果往往会是苍白而无力,甚至会适得其反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在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且努力做到走在孩子成长的前面。看书,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努力学习着“心理学规律”,探索着一些心理学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老师在课后,有解答五个家长提出的心理问题。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谈孩子的“吹牛”:

首先我觉得那位妈妈用词用的比较好,她用了“吹牛”而不是“撒谎”、“骗人”。这位妈妈有保护孩子的意识,这很好。但“吹牛”这个词的词性还是贬意多些的。我想先把“吹牛”改成“幻想”或是“希望”。我不会在我的孩子面前用“吹牛”这个词的。

我的孩子也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幻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逼真。经常搞得我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起初我也很为此困惑,不知所措。通过查找资料,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喜欢幻想是一个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记得有一个资料说明,小孩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的,这种现象被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儿童心理的一个特征。

我的简单理解就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甚至不是很分的清什么是实际生活中的,什么是幻想出来的。他们还界定不清楚。一些实际发出过的事情,也许前脚刚发生,后脚就变成了孩子的一种幻想,因为孩子记不清了。反之亦然。

孩子这样做除了年龄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希望”了,孩子“希望”自己表现的很好,取得很多的“成绩”,受到家长的表扬。所以我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希望”。

对于我孩子的“吹牛”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是让孩子尽情的“吹”,并且我也表现的很是配合,除了耐心的倾听以外,我的脸上还准备好了一次比一次激动、自豪、惊讶的表情……然后我偷偷地把她一天下来吹的牛都记录下来。当晚上孩子躺下准备入睡的时候,我会拿着我的记录,悄悄地对孩子说:“宝贝,现在请告诉妈妈,这里那些是你已经做到的,哪些是你希望自己做到的,因为你太希望自己做到了,所以你幻想着自己好象已经做到了。告诉妈妈,妈妈一定会帮你真正实现它的。”于是我知道了实际的情况……

对于孩子“吹”的那些牛,我会先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做才会实现它。我会努力帮助孩子把真实的自我越变越大,虚假的自我越变越小。我还会告诉孩子,有些事情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但只要敢想就一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对于孩子“吹”的那么牛,有一些我甚至还会鼓励孩子接着“吹”下去,“幻想”下去。例如:孩子幻想成为“成功之星”,我除了与孩子探讨怎样去为之努力以外,我还会继续鼓励孩子去想象一下,如果她真的被评上成功之星了,老师请你在星期一早晨升旗仪式以后为大家谈谈感想,你会怎么说……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就来了个“即时”的演讲。最后我还会鼓励她,说她的演讲真感人。通过“幻想”我帮助孩子学会了即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幻想”其实也在“作文”的范畴之内,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呢,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孩子想象能力不丰富。会幻想的孩子,一定不会感到作文没内容可写的,但还要帮助孩子把一个幻想始终围绕在一个主题上,不要有跳跃性的思维,否则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就成了“神游”了。

我必须说明的是:以上仅仅是我孩子这个年龄段我对此事的处理方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我会逐步改变处理此事的方法和态度的。因为这种“幻想”如果不能很好的学会控制,它就真的会变成“撒谎”了!

对于撒谎我现在只想简单说一句:它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行为。而家长尊重、坦诚、信任的态度,可以使孩子的这种行为减少。

总结一下对于“吹牛”的心理学理论。“吹牛”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心理原因,一种是病理表现。而心理原因又包括“补偿自我的需要和降低焦虑的需要”两种动机。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草木皆兵的,我们孩子目前的“吹牛”表现就属于这个范畴。而另一种病理原因却会发展成精神方面的疾病,是绝对要重视的了。

很显然,我们的孩子目前在这个年龄段的“吹牛”是正常的,只要稍加正确的引导和控制,让孩子越吹越少,逐步改变。这样做的具体方法是可以把孩子已经达到的目标全部列举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孩子回归现实。

 

谈罗嗦:

有人说:女人天生就是罗嗦的麻烦的。孔子也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我们女人也给自己辩解说:我们是有了孩子以后才变得这么罗嗦的。

妈妈对孩子的罗嗦是浓浓地爱呀!但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

对于罗嗦,我想我学到一条心理学理论正是对付罗嗦的良药。

这个理论叫做-------超限效应。它有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牧师做这次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募捐。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的刺激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就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相信所有和我一样爱罗嗦的妈妈,一旦知道了这个心理学规律,再想和孩子罗嗦个没完的时候,就一定会知道要有一个度了。

 

谈孩子学钢琴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不同意。老师的意思是说孩子不喜欢练琴,是因为这不是他的特长所在。

有这种可能,但我相信,凭目前家长的素质及其对于自己孩子的重视程度,没有哪一个家长会轻易就热血充头让孩子开始一门学科的学习的。

然而任何一门学科,它都需要有一个艰苦的长期的学习过程的。做为家长,首先入门时要慎重,入门后就一定要坚持了。真正的天才太少了,绝大多数的成功都是需要刻意的甚至是痛苦的坚持才能获得的。

孩子今天和你说,他不愿意练琴了!我们说,行,可以不练了,因为这不是你的特长!那么,明天孩子对你说他讨厌学习语文、数学了,你能对他说,行,不用学了,看来这不是你的特长所在,反正今后我们也不指望你成为作家、数学家吗?!

我从来都对孩子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习本身绝不会让人感到快乐。但学习最终是会让人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与学习之后带给你的成功感、成就感!通过学习可以让你成就一切!这种快乐是彻底的,是最大的快乐!

对于不快乐的事情,对于还不能认识到不快乐的事情的背后有快乐的孩子来说,要想让他们坚持学下来,就一定要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由学习而产生的“成绩”,由“成绩”而产生的“快乐”,由“快乐”而产生坚持学下去的“动力”。

 

我的孩子也学琴,下面是我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是我为孩子找出的学琴的快乐!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欢欢妈妈对旦旦说:2008-10-01 22:30:33
  • 节日好!那么懒哈,过节也不更新,等着看呢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