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一法若缺,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豁然大悟。
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
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佛道。
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怜悯。此经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凉国师分为信,解,行,证四分。又以信分六品经,名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经,分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经,为成行因果周。四,证分一品经,为证入因果周。周者,事理周备,无所欠缺之谓也。
全经大纲,揭示殆尽,依此修持,直达堂奥。前之八会,绝无凡夫二乘,虽有天龙八部,皆是大权示现,实非业系凡夫。后之一会,虽有声闻舍利弗等,已证圣果。纵然在会,不见如来胜妙法身,不闻一乘圆顿妙理,但见如来应化之身,及闻生灭四谛之法而已。
所谓一身示相,胜劣殊观。一音说法,偏圆异闻。及文殊往福城大塔庙前,善财亲近文殊,已证十信满心。承文殊教,南参五十三位诸善知识。首参德云,即证初住,以后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加被,俾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
普贤为彼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经备明一生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与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曹崧乔居士,笃信佛乘,秉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行周急济贫,赈灾救苦之事。十余年兢兢业业,力办善举,所费不赀。最初所拟十事,尚有二事,未能举行。以募款维艰,故发心书华严全部,以期大慈善家,请而受持读诵,不惜巨资,以成就二善举,则书者受者,均为财法两施。彼贫苦得受帡幪,并生感激,称念佛号,或于现生,或于将来,往生西方,皆由书经诵经而为发起。其为功德,曷能名焉。
行愿品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是知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分所应尔。光愧无财力,又无道德,感彼为贫民之诚,略摅此经大意,以期见者闻者,于济贫,念佛二事,各为兴起。庶不致以本具可以作佛之佛性,长沦于三途六道之中,枉罹苦荼,而不得受用也。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