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一.名称
《送元二使安西》(别名:《赠别》《渭城曲》或《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二.作者
王维
三.体裁
七言绝句
四.年代
唐代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五.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六.注释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七
(13)尽:喝(完)
本诗表达了作者送元二时情节的 :悲伤 ,含蓄。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阳关就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乐曲《阳关三叠》便由此诗改编。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
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巾,尺素巾,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
整整上个一周宝宝总计打了六天点滴(先是在城西出名的孙氏儿科打了两天,无果,后转看省儿院)。省儿童医院的医生看过了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顺宝宝最受不了的便是儿童医院每次都要查血项。这也是他最不爱到儿童医院看病的原因。我也细心观察了多次,几乎所有来看病的宝宝都要查血项或透片。好像不查血项、透片,医生凭着望、闻、问的方法再加上听诊器及经验是决对看不出病来的。查血项,用针扎在手指肚上再挤出血在细细的管里,经机器一验,得出各种项同正常值的差异,几乎所有宝宝得出的都是同一结论即“血项高,细菌感染”。所以不是大顺宝宝不愿意,就连我们家长对查血项也是很烦感。所以没等进检验室大顺就开始说:“我讨厌查血项!”大顺开始躲闪,排队的人不少,我安慰他说:“没事的,一下就好了。”“我等等,我先选好手……!”很快就轮到大顺了,前面的大多被扎的宝宝都在哭天抹泪。小家伙一看躲不了,索性哭了起来。我还在安慰、劝说大顺“就一下,很快就好了,大顺是大哥哥了,很勇敢……”他老爸不愿意了说了句:“王妞,你走开!”他老爸趁势抓住手,递给医生。可是小家伙力气很大,死死握着拳头不肯伸开手,任凭他老爸在旁边劝说,医生也不停说好话哄他“不疼的,一下就好了……”连哄带强制算是采上了血。小儿满脸泪,手上压着棉球,由他老爸护着离开了检验科,小儿嘴里还不停:“疼死了,疼死了!”,我则等着取化验单。好不容易等到单子给医生拿过去单子看,诊断很快就出来了。医生:“打两针,再来复诊!”我排队完成划价这个步骤,一看单子,不由吸了口气。只两天吊针附带两盒止咳药就四百多元!难怪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同事都在说儿童医院现在越来越贵,越来越看不起病了!我这回也深切体会了一回。我想照这个趋势没有个千八百的,小儿的咳嗽是治不好的。
两天后,我带小儿复诊。小儿的咳嗽稍好一点。医生又开出了两天吊针附带两天药,并说:“没好利索,两天后再来复诊。”一结算费用仍四百多元。
两天后,我带小儿再次复诊。小儿的咳嗽较两天前又好一些。医生:“还没好利索,不行再打两天,两天后再来看看!”我说:“孩子在咱们儿院打了四天,加上社区打的两天,就六天了,抗生素类药用了这么多天,再打合适吗?”医生:“你在社区打的两天,我们不承认,只承认在我们这打了四天。那你的意思呢?”我说:“您是儿科类病的专家,我不懂这些,您说呢?”医生:“你既然说了,那就开上两天药吃吃,也许好了,也许没好,病情随时发展,我也说不上。”我一听,立刻问:“要是再打上两天,能好得快些,彻底好吗?”医生:“那我可说不好,也许好了,也许好不了,这跟孩子的体质有关。”没等说完,沙沙写了张单子给我,就开始看下一个病宝宝了。我也只能带小儿走出。划价,交了近两百元,取药回家吃看这两天的效果。
小儿这两天在吃药,没见到太大起色。后天药完了,我就又得带宝宝去复诊了。大顺宝宝这病看的,跟以前的经历一样,心中很闷。花了一千多元,病要是能好了也就放心了,也就值了。每次听的都是这此医生似是而非话语。孩子们病能不能快点好,治疗是否有效都跟他们医术无关,好像是孩子体质原因,好像要听天由命一样。天啊,什么时候这些医生(省级一等的儿童专院当然都是些高生了)能敬业得为我们家长想想啊!
我又进步啦! | 标签:成长 | 阅读(0) | 留言(1) | 2009-12-09 |
转载 | 标签:妈妈该学的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2-06 |
我进步了! | 标签:成长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2-02 |
持之以恒 | 标签:成长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25 |
我想练好琴 | 标签:成长 | 阅读(0) | 留言(1) | 2009-11-12 |
学会听话外之声 | 标签:成长 | 阅读(0) | 留言(1) | 2009-11-03 |